《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利用及案例分析》

发布者:郑正龙     所属单位:上饶县第六中学     发布时间:2016-03-12    浏览数:0

 

《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利用及案例分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绝对正确、唯一的标准和尺度,但仍是有一定的基本原则的。原则在某种程度上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基本保障行为的有效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带有灵活性、随机性,但不是随意而为的行为,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基于课程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几个基本原则。 
(
)开放性原则 
  
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教材及其相关的知识性素材。任何一种资源在经过主体的价值选择、开发后,都有可能走进课程实施,与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联系,成为促进学生智慧发展的创造性课程资源。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开发和利用有益于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而不是固守着几种知识性素材。以开放的形态开发课程资源,能拓展师生的教学认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开放性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径的开放性。类型的开放性,是指不论以什么类型、形式存在的课程资源,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都应是开发与利用的对象;空间的开放性,是指不论是校内的还是校外的,城市的还是农村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都应加以开发与利用;途径的开放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应局限于某一种途径或方式,而应探索多种途径或方式,并且能够尽可能地协调配合使用。” 
(
)生态伦理原则 
  
课程资源是一种生态性存在的资源,是从由人、自然、社会组成的生态系统中选取出来的、可资利用的资源。课程资源也是生态的一部分。另外,课程资源开发关涉一个复杂的伦理世界,涉及由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组成的关系网络,因而在开发时须要遵循相应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关怀生命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伦理价值取向。不仅教师和学生是生命体,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也是有生命的,而且与人休戚相关。课程资源的开发首先要促进师生生命价值的实现,还要力求在与自然等生命的活动中热爱一切生命。阿尔贝特·史怀泽曾指出:敬畏生命绝不允许个人放弃对世界的关怀,敬畏生命始终使个人同其周围所有的生命交往,并感到对他们负有责任,并且要在任何方面努力实现他们的最高价值。平等对话应是关怀生命的思想基础,教师和学生在一种生命平等的状态中与自然及自身相互对话。师生既要站在自然的角度尊重自然,还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体悟自然。师生也不要采取谁决定谁的思维模式,要在对话、交流、协商的基础上发展个体。 
  
坚持可持续发展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伦理取向。它一方面强调一种发展趋势的持久力,强调未来的发展能力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课程资源开发应避免功利主义态度和急功近利的做法。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对可资利用的资源进行甄别、筛选、优先选取具有较大的育人价值,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
)发展性原则 
    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提高其自身的能力及社会适应性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根本性目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要以促进学生及社会的发展为出发点,不能仅为课程资源形式上的丰富而开发课程资源。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校外丰富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引进教学,可能使得课程实施与教学形式更为丰富,但如果不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不深入考虑课程资源与学生发展的适应性,可能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丰富的课程资源是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是目的。发展性目的不是教师通过课程实施强加给学生的,而是为学生提供适切的资源与情境刺激,让学生自主地发展。 
(
)经济性原则 
  
课程资源广泛多样,无目的、无效率的开发,不仅会造成课程资源及时间、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还可能达不到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与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经济性原则具体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开支的经济性,是指用最节省的经费开支取得最佳效果,尽可能开发那些不需要多少经费开支的课程资源,不应借口开发课程资源而大兴土木,不计高昂的经济代价。时间的经济性,是指应尽可能开发那些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现实意义的课程资源,而不能一味等待更好的条件或时机,否则就会影响新课程的实施。空间的经济性,是指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尽可能就地取材,不应舍近求远,好高骛远。校内有的不求诸于校外,本地有的不求诸于外地。学习的经济性,是指尽可能开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程资源。如果引入教育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晦涩难懂,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还可能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
)适应性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具体的情境及条件现实地制约着课程资源的有效运用。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时,要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也要适应课程资源的具体特性。学生的发展有共性的特征,也有个性化的表现。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考虑典型或普通学生的共性情况,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情况。如果要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那么仅仅考虑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兴趣、特长和素质背景。只有这样,课程资源才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一般说来,每一种课程资源由于主体的价值取向及自身的特性不同,它对于特定的课程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与功能,不同的课程目标就需要开发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本身具有价值多元性的特点,同一课程资源可能实现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明确不同的课程目标与课程资源的关系。在设立明确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认真分析与课程目标相关的各种课程资源,认识和掌握其各自的性质和特点,这样能够保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适应性及有效性,既促进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充分发挥了课程资源的功能。
(
)个性化原则 
  
课程资源是广泛多样的,它们的存在方式与各地域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有紧密的联系。相对于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科和教师,可资开发和利用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差异性。而且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差距,也有自身的特色,人才的发展及师生的思维空间也是不同的。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应强求一律,而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避短,突出个性。有个性的才可能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身就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创造性、个性化地开发课程资源,能体现师生的主体性及智慧特长,为课程资源注入生命的活力。如果没有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就会流于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