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校本资源分享

发布者:张智民     所属单位: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16-07-04    浏览数:0

    数学特有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也决定了它特有的建构模式,更能够锻炼人们的思维的灵活性,会拓展你的思维意识;数学的特性决定了它的题型的多样性:应用实际型的、开放型的、理解型的、类比联想型的、分类讨论型的等等,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出现制作型的,来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来带动脑力的发展和思维的拓展。多媒体具有一般教学工具所达不到的理想的本能,具有快捷性、形象直观性、容量的硕大性、优美性、游戏特性,可虚拟现实、可反复演示再现情景。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完美的整合,融合它们各自的个性,交互她们优越的特性,让它们有机的结合,把数学的困难点、抽象性形象地展现出来,让静的数与字母跳动起来,借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数学的情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思维意识,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产生良好的效应。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实现重播,为学生提供重复观察的条件,加深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和拓展。

1、应用网络,消除知识的盲点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聚跬步无以至千里。”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他们一方面汲取知识。成为知识接纳的课题;另一方面,他们在提问质疑解答中动手动脑动口,标新自己的观点,成为创造“知识”的主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空间,二者的整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录音和录像等有限的手段向学生传输信息,信息来源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生动的虚拟世界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堂,这样就在极大程度上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提高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如在教学“确定为之”中,我就用电脑虚拟了一个“藏宝图”,让学生在“寻宝”中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怎样判断某一人的具体位置?从中学生可以体会方向与位置的广泛应用。接着让学生自己在“寻宝”中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根据什么判断的?这样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在课堂中让学生“寻宝”。

2、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以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为依托,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分组教学中融入电教媒体,又会怎样呢?如在《年月日》一节课中,练习设计了基本题、操作题、思考题三种类型,每一种题型中又有若干小题,习题以网页形式出现。学生通过点击主页校园题库进入本节内容就可以找到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己确定完成的数量,而后把答案输入计算机,点击网页中“答案”二字,机器就会自动判断是否正确,对的同学进入下一关,错误的可以改正,如果学生无法改正错题可通过“聊天”、“帮助”等方式,向同学、老师请教,也可以按电子举手直接请教老师。学生真正地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化静为动,分化知识的难点

    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障碍,失去新旧知识之间的跳板,而这种跳板往往是把抽象的东西变得直观,使静止、抽象的内容得以活动、形象。从而利用学生无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突破难点,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与铺垫,充实丰富学生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同样多的认识”一课为例,“同样多”的知识是一年级下学期的中心内容,在课上通过“认识同样多”,“找同样多”和“变同样多”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认识同样多时,利用游戏课件演示:一年级一班和二班举行拔河比赛,但老师的哨声一直不肯吹响,请同学们观察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会发现一班16人,二班15人参加,不能开始比赛,教师问其原因,学生回答:“两班参加的人数同样多时,比赛才公平“。简短的语言,却极有力地说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同样多的概念,并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接着由学生自已讨论问题,一班下去1人或二班增加1人,两班的人数同样多,可以参加比赛……学生的点子越出越多,思维也活跃起来。本节课进行到第二层次难度较大,通过动手操作和计算机演示学生已初步掌握在不同样多的两种事物中找出同样多的部分。于是我设计了“比水果”的游戏,请学生找出“同样多”。在学生每次发现同样多时,教师都通过动画闪烁加以强调,有利于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几次将水果分解、一一对应排列,重新组合,学生们不但拓展了思路,而且发现了两个规律:即同样多是以少的为标准找;从多的里面找出同样多的部分。而这两点正是本节课要使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4、“别样的练习”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利用网络教学《吸管有多长》一课时,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学生所以我设计了一组游戏供学生练习。1、修改《丁丁的日记》中,用错的长度单位。2、找朋友。

以下是几位同学做完练习后抒发的内心感受:

学生甲:这个练习很有意思,既让我们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理解,还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小知识,做起来不觉得枯燥,很有意思。以前我有点瞧不起数学,认为研究它就是钻在那几个数里,做了这样的练习后,我觉得数学越来越有趣了,希望老师多布置这样的练习。

学生乙:看到这张图片我就觉得眼前一亮,兴趣大增。在修改时我注意到短文中的椅子高8分米,我动手量一下自己的椅子,发现是6分米。回家后,我也要写一篇数学日记。

学生丙:这道练习题,不仅考察了我们观察时候的细心程度,而且考察了我们的生活能力。对于那些注意观察生活的同学来说,通过这些有趣的数可以对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这种练习将数学、语文、生活知识融为一体,真是一举三得。无疑,这是一道成功的练习。

    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其实数学同样如此。现实中过多的数学练习过于理性,过于封闭,我们的学生只能冷漠地、消极地去应对,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该练习将原本枯燥的长度单位换算与生活资料相融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学生“做”的有滋有味,“练”的有板有眼,反思的深入透彻,以上那些彰显智慧、富含哲理的感言就是最好的见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练习长度单位的换算及正确使用。这几道题的答案巧妙地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既用到了单位换算的知识,又需要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一些简单推理,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这样的数学练习,为学生的发展多留出一些开放的空间,才能真正书写出数学教学的人文情怀。

    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开阔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学生的主动性。网络教学可把这些方面链接在网页之中,自由引入你要需要的地段,进行自主学习。在我的数学课上,多媒体已经非常自然的融入到每个环节,基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数学基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学生自我发现相结合的教育目标。但是,多媒体课堂的应用毕竟刚刚起步,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在网上操作解答填空题和选择题,比较方便、自如。对于书写具体步骤的计算题、解答题相应的困难一些,只因为数学符号和分数在电脑上书写很复杂,对于这方面我自己还有待于探讨和实践,对于人机协调结合还需进一步的实践。要努力注意与传统教法衔接的问题,使之发挥最大作用,最终实现教育思想与手段的完全现代化。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