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教学日志

发布者:宋磊     所属单位:新余市渝水区良山中学     发布时间:2015-11-23    浏览数:0

有效的教学评价

一、有效的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是有效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人们往往只在教学结束后实施评价并将评价作为测量学生学习结果并分析学生是否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根据,忽视了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阶段,评价均能通过多种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学生的学习。从教学课堂中的实施与评价关系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一个设计良好、实施合理的评价过程与一个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是平行的、密不可分的,其特征与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特征相吻合。这种关系表明,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评价理念,一方面,不能将评价的功能简单局限于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排名,而应充分发挥评价对教学的诊断功能,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不能将教学评价局限于仅在教学实施结束后的总结性评价,而应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规划转变为对“教——学——评价”过程的设计和规划,确保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作用。

 教学实施与评价之间的关系表

教  学 实 施

评  价

要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须做到:

要取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须做到:

 教学指向一系列界定明确的预期学习结果

 评价是被设计来考察一系列界定明确的预期学习结果

  教学方法和材料适合计划达到的教学目标

 评价的性质和功能适合于要评价的目标

 教学的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评价的设计符合相应学生的特点且对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

 教学决策是以有意义的、可靠的、相关的信息为基础做出的

评价提供的信息应当是有意义的、可靠的、相关的

 定期告知学生他们的学习进展状况

尽早给学生提供关于评价结果的反馈

  对于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补救

通过评价结果能够揭示具体的学习不足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根据需要调整预期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

评价结果能为评价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的适恰性提供有用的信息 

(二)教学评价的理论简介

1.什么是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评价,主要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各种测量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断。要很好地完成这一判断,得出科学结论,评价者必须在一定的客观标准下,认真地进行各种测量,系统地收集教学活动各方面的资料或证据。在这里,所谓测量是指评价者对评价对象进行的某种数量化的确定。测量的最基本特征是将事物进行区分,它只以数学方法对事物进行描述而不管其价值如何。而评价则要以这种描述为基础确定事物的价值,即根据测量结果对事物作出价值判断。例如,一个学生在考试中得了70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测量结果,这个成绩表示什么意义,还需进一步判断——即给予评价。此外,与教学评价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测验。简单说,测验就是引起某种行为的工具,是一种测量的工具或测量量表。在前面的例子中,考试即是一种测验,而考试的实施过程则是测量,对考试结果的分析评判是评价。测量、测验、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经常使用的三个基本概念,搞清这几个概念的含义,有助于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意义。

2.教学评价的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作用,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标。具体看来,教学评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检验教学效果。测量并判定教学效果,是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一项职能。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预定的知识、技能?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是否得以实现?都必须通过教学评价加以验证。而检验和判定教学效果,是了解教学状况,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2诊断教学问题。诊断是教学评价的又一重要功能。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了解自己的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是否得当,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清,也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现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提供反馈信息。实践表明,教学评价的结果不仅为教师判定教学状况提供了大量反馈信息,而且也为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供了直接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学评价的结果,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学习的好坏优劣。一般来说,肯定的评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否定的评价往往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找到错误及其症结之所在,以便在教师帮助下对症下药,及时矫正。另外,有关研究发现,否定的评价常会引起学生的焦虑,而适度的焦虑和紧张可以成为推进学生学习的动因。当然,教学评价提供给学生的否定反馈信息要适度,以免引起过度紧张和焦虑,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造成不良后果。

4引导教学方向。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实践中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学习的方向、学习的重点及学习时间的分配,常常要受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影响。教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确定也要受到评价的制约。如果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能全面反映教学计划和大纲的要求,能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那么,教学评价所发挥的导向作用就是积极的,有益的,否则,就有可能使教学偏离正确方向。这一点,需要引起教学评价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5调控教学进程。对教学活动基本进程的调控,是教学评价多种功能和作用的综合表现,它建立在对教学效果的验证、教学问题的诊断和多种反馈信息的获得等基础上,具体表现为对教学方向、目标的调整,教学速度、节奏的改变,教学方法、策略的更换,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调整,等等。实际上,客观地判定教学的效果,合理地调节、控制教学过程,使之向着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也正是教学评价追求的基本目的。

3.教学评价的原则

1)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目前世界教学评价中,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传统的量化评价优势自不待言,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它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加以简化或数字化,不仅不能保证其评价的客观性,而且容易丢失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质性评价应运而生,应该指出的是质性评价的出现不是对量化评价的简单否定,而是对量化评价的一种反思性批判与革新。质化评价在很大程度上能进行整体性评价,从而给予学生们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但是这种评价方法也有其局限。其一,主观性强;其二,对评价者的要求较高;其三,评价程序复杂不易掌握,所以其效果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评价实践中,人们要注意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它们取长补短,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优势。

2)定期性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定期性评价有期末评价、年终评价等,它是测定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成绩、教师教学效果以及学校教学质量是否提高的标准之一,而经常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的、不定期进行的评价行为,它的优势是能够及时了解信息,调整策略,以保证教学进行的顺畅性与高效性,二者的结合有利于保证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一致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3)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又称“事先的评价”,是在某项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评价,其优点是及时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原因,以便采取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措施,对症下药、排除障碍。

形成性评价又称“即时评价”,它是在某项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实施的过程中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改进工作,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的评价,是在某项教学计划、方案或活动结束后,对其最终结果进行的评价,它的目的是确定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预定目标的程度,以便对特定的教学活动作出终结性结论,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信息。

三种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结合这三种评价方式,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可行性与方向性。

4)教师的外部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仅重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强调外部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就很难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等这些现代社会所需求的重要品质,也很难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反之,如果我们只重视学生的内部评价而忽视教师的外部评价对学生的指导与促进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便无从谈起。在人的行为和学习过程中,有许多的东西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只有经过别人的指导与评价,才能深刻了解它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张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的外部评价结合起来。

4.教学评价的对象

教学评价常常是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组织实施。其中,在实践中通常是对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课程材料、教师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业成就,而相对应的就是课程材料的评价方法、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方法和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方法。

1)课程材料的评价

课程材料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资源,一般包括课程原理、计划、标准、教材、辅导资料、教师指南、教学计划和教案等。

评价标准

决定课程材料评价标准的依据是多元的,有诸如教育宗旨、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条件等。但由于课程材料具有计划性,其主要标准来自自身及教学实践的恰切度,所以课程材料评价有两条根本标准,一是合理性标准,它是对于课程材料本身而言的,是科学性和逻辑性标准;二是可行性标准,是对于课程材料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而言的,是人文性和实际性标准。

评价指标  

课程材料评价,必须落实到具体指标上,它的实质就是标准的具体化。由于关于课程材料评价的指标是大量的,因此在实施时,应根据对象的特点、目的、材料形式及适用领域,加以选择和重组,同时还应确立每一指标的加权方法,并兼顾数量和品质两个主要方面。

基本方法  

在进行课程材料评价时,比较常用的有“专家判断法”、“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等。

专家判断法:专家判断法是利用专家的权威性、中立性及说服力,运用其知识和专长来提供对课程材料的意见和判断。专家在课程评价中,起到的是提供、选择、批评、引导和支持等作用。收集专家的分析判断意见,可采用送审法、调查法、会议法以及内容分析法等,这些方法的成本较低。

观察法:在运用观察法时,无论是质化观察还是量化的系统观察,都需进入实际教育情景,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加以观察记录,并据此做出判断。观察法多用于了解教学运作过程、实施过程,确认课程实施的困难及目标达成度,了解课程产生的非预期结果,并确认资料收集的效度。应用观察法可采用事件记录、查核、系统观察和非结构性观察等方式和技术。

实验法:实验法是将课程方案当作实验处理加以操纵,再处理产生结果,进而对课程材料做出判断的一种方法。实验时,需根据具体的对象,依据相应原理进行专门的实验设计。现在常用的实验设计分为三类:前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其中准试验设计更多地应用在课程评价中。由于实验法是将课程方案付诸实际运作,在实践中得到的资料信息又多是真实准确地,因此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此外,实验法还有科学、客观、系统、控制等优点。

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多种调查方式来收集资料信息,并对课程方案做出判断的方法。它可采取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等方式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兼顾质、量两方面的资料信息,争取取得受调查者的合作,妥善拟订调查问卷,并注意使用抽样调查技术及注意调查的信度和效度问题。此方法适用于大样本的研究和评价,具有周期短的优势。

2)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身心发展的质量。对教师授课质量进行科学评价,从而获得教学情况的有效信息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途径。

评价标准  

对于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的标准问题,在理论界存在许多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存在着媒介指标(评价授课过程,注重教师指导与学生反应等因素的指标)和终极指标(评价授课效果,注重的是学生的提高、发展及目标达成度等的指标)。有人指出,教师授课质量评价应包括教学目的确切实际、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重点突出难点准确、教学方法生动有效、注重概念原理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传授、语言表达流畅简洁等方面。有人则提出,从教学效果的质上看,教学活动有记忆水平、理解水平和探索水平等三种不同的层次,据此可以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分类和评价。

这其中不同的评价标准侧重点不同,各有其合理性。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校都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基本维度来评价教师授课质量。因此,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价,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效益度四方面来总体考虑,本着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及效度(教学收益与教学消耗比)高的原则,进行综合、系统地评价。

基本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有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等。

综合量表评价法:这是一种较为精细的数量化方法,在实践中应用广泛。它注重对教学活动的具体分解、对信息量化处理和将标准进行统一,因此具有标准具体化、结果准确率高、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干扰较少的优点。

分析法:这是一种通过对教学工作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评定教师授课质量优劣的方法。它一般没有专门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主要取决于测评人员的学识和经验,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为主。分为他评和自评两种方式。分析法简便易行,具有突出主题或主要特征的优点。局限性是受主观因素影响大,规范性差。因而,分析法更多适用于以改进教学工作为直接目的的日常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不宜用于规范的管理性的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调查法:在教师授课质量评价中采用的调查法主要有问卷与座谈两种方式。调查法适合于专门了解特定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情况,多在专门鉴定此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的管理性评价中运用。

3)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因此说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核心的、最基本的环节。为全面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需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灵活运用各种方法。

评价标准

在确立此标准时,需认真研究和辩证处理评价标准与评价目的的关系、评价标准的广度与深度、评价标准的具体明确性三个问题。在进行评价时,应使评价标准符合评价目的的要求,依据评价目的具体确定评价的标准。而评价标准的广度指的是其涉及的范围或领域,深度指的是其水平层次。其中广度应和评价对象的变化范围相吻合,深度应与评价对象的年龄水平或预期的目标水平相一致。而为了提高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科学性,需努力把评价标准表述得具体明确。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提高评价标准的具体明确性有重要作用。

基本方法

在评价学生学业成就时,应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合理组合有关方法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学科成就测验:学科成就测验俗称考试,是最常用的评价方法。考试又分为教师自编测验与标准化考试两种类型。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组织、设计和实施,针对学生实际,比较灵活,但测验的质量常受教师自身水平的制约。标准化考试一般由专门的机构或组织设计、组织和实施,一般质量较高,科学性较强,控制较严,但费用也较大,主要适用于大规模的教学评价。

考试可以测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状况,适用面大,相对来说结果也比较公正,在现实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但任何考试都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学生学业成就的整体面貌,因此应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学科成就测验这种形式。

日常考查:这是一种经常性的检查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方法。这种形式可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动态信息及时提供给教师。日常考查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批改作业、小测验等。

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和有关能力,需要开展专门调查和心理测量。

调查法一般使用问卷或座谈的形式进行。问卷的设计应简单、明了,尽可能不带倾向性暗示,以免造成结论失真。座谈是一种召集学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专门交谈或与个别学生进行单独交谈而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座谈要精心准备,预先计划好交谈的问题,谈话过程中应把握住话题并记录要点。

在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中,运用专门的心理量表进行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一般说,专门的心理量表具有稳定的常模(评价标准)、固定的施测程序和系统的资料分析方法,其科学性较强。

5.教学评价的分类

教学评价的类型,是指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而划分的教学评价种类。明确评价类型,一方面有利于澄清人们在教学评价分类体系认识上的分歧,使教学评价更加明晰,加深人们对不同形式教学评价特殊性及一般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利于人们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最适用的教学评价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能与作用。

教学评价的类型很多,以评价对象为依据,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和学校评价四种;以评价方法的倾向性为依据,教学评价可被划分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等等。教学评价的划分维度与标准不一而足,教学评价的种类随之也五花八门,为了研究的方便,本书采用邓肯·哈里斯的分类方法。哈里斯把评价的类型划分为由八对相关变量构成的八组评价模式,其中包括: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个人评价和群体评价、连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学习者判断评价和教学者判断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1)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是指教学活动中那些比较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评价方式,它的针对性较强。而非正式评价则是那些弥散在一切教学活动中,随处可见的、比较随意的评价方式,它经常是在不自觉中进行的,却对教学活动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譬如,当学生对某一位教师的言行、举止、学识、修养持积极的评价态度,那么它会对学习具有较强的动机,反之,则会产生消极抵抗的情绪。非正式评价的特点是隐蔽性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为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我们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要使非正式评价与正式评价结合起来,促进师生的相互交流,使他们理解各自的需要、实力和弱点。

2)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之中,它是为了引导该项教学前进或促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总结性评价的首要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并为学生作证明或提供关于某个教学方案是否有效的证据。

二者相较而言,形成性评价侧重于教学改进和完善,是一种“前瞻性”的评价方式。在设计和实施形成性评价时要注意,教学的反馈一定要伴随相应的改正程序。例如,为学生提供内容相同,但编写方式不同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由几个学生互相讨论和复习有关的教材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及由家长对子女进行辅导等等,促使学生为后继的学习作好准备。总结性评价则着眼于学生对某门课程整个内容的掌握,注重于测量学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程度,它是对学生在某个教程或单元所取得的学习成绩进行的全面评定。它的评价项目的概括水平一般较高;考试或测验内容范围较广,而且试题一般包括许多构成该课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评价的频率不多,一般一学期或一学年二到三次。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形成性评价可能更有益于改进教学,但是总结性评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只有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有选择的进行使用,方能尽大可能的发挥评价的功能。

3)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过程和结果在学习中是紧密联系的,没有无过程的结果,也不可能有无结果的过程。在教学评价中,结果评价能使评价主观性减少,使目标的达成更有效;而过程评价则会矫正航标,去伪存真,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二者只有协调的统整起来,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

标准参照评价是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而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团体在考试中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评价。前者的目的是确定学生的实际水平,后者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差异,以确定某生成绩的好坏以及该生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为下一步的教学指明方向。

标准参照评价与常模参照评价是不同的评价方式,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只要能够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使用哪一种方式都无关紧要。可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无论使用哪一种评价方式,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的总体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5)个人评价和群体评价

个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对个体进行准确的描述,以促进个体改进学习,或者帮助教师进一步地理解学习个体的需要。群体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供群体倾向的有关信息,或者呈现群体的一般观点,因此,群体评价淡化了个体的差异。

6)连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连续评价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中定期进行的评价,终结评价是指在特定的学习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例如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

相较终结评价而言,连续评价更有利于学习。连续性评价强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强调尽量避免惩罚学生,这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可以减少他们测验的压力,激励他们坚持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是考察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成绩,那么,连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就没有什么区别了,连续评价的价值便无从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对适当的反馈不断的进行讨论、分析,并加以矫正,连续评价所积累的有关能力方面的成绩才能有效。所以连续评价的焦点是改进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质量。

总的来说,终结评价和连续评价都很重要。如果过分强调分数、等级、证书,那么许多对学习有潜在意义的东西就会丧失;如果不考虑分数之间的差距,学习者就不会对学习产生注意,在评价中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非常关键的。

7)学习者判断评价和教师判断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在判断他人,也在被别人判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情况下都是学生受到教师单方面的判断和评价,却很少有机会由自己判断和评价自己的学习。然而,随着人们对合作学习以及配合学习的认识,在合作学习与配合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学生对自己的的评价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的评价。

8)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内部评价是指那些参与教学或学习的人所做的评价。例如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甚至还有父母、实验室负责人员,都是内部评价的重要来源。外部评价则是指学习或教学之外的人员对学习进行的评价。比如,大型“公共性”的测验中,测验的设计者包括测验编制专家、心理学家、学科专家,他们都属于外部评价人员。

一般说来,外部评价对学生的影响是间接的,而内部评价却能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内部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也可以使教师更好的理解学生的需要。前面所强调的非正式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个人评价和学习者判断评价都属于内部评价范畴。

这几类评价在功能和作用上都有所不同。但不管哪一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非正式评价、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个人评价和学习者判断评价等评价方式反映了未来评价的发展方向,值得教学工作者关注。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