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发布者:朱四萌     所属单位:安远县车头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5-12-16    浏览数:0

最近几年,“高效课堂”成为一种时尚。这本无可厚非,有效率的教学总比没效率的教学要好。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凡事都需要有一个度,在一些老师眼里,“效率”似乎成了衡量一切教学活动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这让人想起了赞可夫“高难度”和“高速度”。但我坚持认为,教学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好成绩并不等于好教育。有时候,教育真的是一门慢的艺术。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名字叫做《带着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 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只是往前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 说:“人家已经尽了全力了!”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著汗,喘著气,往前爬。

真奇怪,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甚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著!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

原来是上帝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人生苦短,争分夺秒当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可是,从容不迫何尝又不是一种大度和睿智的表现?有时,因为我们的脚步过于的匆忙,我们会错过许多的美好的时光。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带给人的自然是美的享受,我们为什么要让美的享受转瞬即逝呢?我们可不可以放慢我们的脚步,带着孩子们一起慢慢的品,细细地想,让他们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

现在经常有人在讲,要让学生把每一堂课都当着考试。我想:紧张而刺激的学习是可以带给人兴奋甚至是快乐的,但如果是持续的紧张,长时间无休止的刺激那又会怎样呢?——我经常在想,如果我还是一个孩子,如果我还是一名学生,如果天天考试,堂堂课测验,除了害怕,除了麻木,我还能够怎样呢?

想想我们课程标准中的三维坐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理念其实是极重视过程的体验的。没有过程,学生如何能够体验学习的快乐?如果能够享受学习?这就好比输葡萄糖和吃饭,单就效率而言,自然是输液来得更快更高效,可输液能让你体会到饭菜的色香味吗?

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知识学生暂时不能够理解,有什么要紧呢?慢慢来,人的认识总是螺旋似上升的,今天不理解的,明天他可能就理解了,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的孩子有这样和那样的毛病,能够马上改了当然更好,但一时半会改不了也不要紧,我们可以慢慢观察、静静守候,等待教育的契机;在教学中,当我们遇到自己有心得有研究的内容时,当我们发现教材中有可以值得深入研究或者好玩儿、有意思的地方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甚至是课程标准,放慢我们的速度,调整我们的目标,引导孩子们一起慢慢体会?……

“快”并不意味着“好”,“高效率”也不意味着“高效益”,好成绩也不等同于好教育。急功近利,贪多求快,有时会严重妨碍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快乐。时间是需要珍惜的,但偶尔挥霍一把又何妨?效率当然也是需要追求的,但君不闻“慢功”可以“出细活”?当你的工作中、当学生的学习中充斥了太多的紧张时,你不妨放慢一下你的脚步——因为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