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好数学课之从孔孟之道谈备课之法

发布者:邹小兰     所属单位:瑞金市沙州坝镇大布小学     发布时间:2016-01-10    浏览数:0

                              从孔孟之道谈备课之法

                                                          —— 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有道是:"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因为各地文化底蕴有厚有薄、教学质量有高有低,教材的大范围统一,则意味着其针对性的减弱,所以课本内容只能作为讲课的主要参考依据,而非唯一标准。

       从教育的最终目的来看,学生要学的是知识体系的某些方面,而不是何种版本的教材。因而,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孟子这样认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学习的过程,是对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更新与扩容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动的、无法他代的艰苦的心理历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 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 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数学以其特有的"严密性"而著称,而这种严密意味着其逻辑体系的"不可拆分性"。这一"密不可分"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联通性与有序性。任何"一劳永逸"、"一步登天"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只有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才能循序渐进。这个"势"往往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知识结构(同一科目的不同阶段、不同 科目的同一阶段、不同科目的不同阶段)、认知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等等;"导"的方法则有:点拨、启发、暗示、互动、表扬、纠正等等。 

           从孔孟之道谈备课之法,我总结一下几点:内容—合理安排、优化重组;对象—以人为本、按需分配;心理上:愉快教育、适度紧张;方法— 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