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陈选明     所属单位:新建县第二中学     发布时间:2016-02-27    浏览数: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编寄语中谈到:“数学是有用的,学数学能提高能力,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学数学要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数学本来天生丽质,美丽动人,可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并不快乐。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我们教学本身。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改革课堂教学就是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个好的教学理念应从下面五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学理念

目前在我国广为流行的是传递──接受式, 也称为灌输式,填鸭式。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使用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过分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程改革要求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发现的活动,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活动,在新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以自己的经验和体验构建知识的活动,具有一定思维空间和思维强度的创新、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总是有收获的过程中愉快学习。

二、设计合理的"问题"  

 显然,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就是由若干个“问题”形成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设计的“问题”太简单了,那么就达不到让学生认知的目标;如果设计的“问题”太难了,学生的理解跟不上,那就违背了微妙的初衷;如果设计的“问题”牵强附会,或压根对不上号,那么就失去了我们设计的全部意义。

在关注单个问题的时候,还要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通盘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分布和设计,提升问题的整体结构质量,同时要避免提四类问题。根据格拉伊塞尔的理论,结合教学实践不难发现,有四类问题的系统性较差,其效果也较差,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其一,是与否问题。这类问题分析含量低,往往具有猜测性质,学生即使没有思考也可以凭借猜测来回答,至少有50%的正确率,学生对这类问题的问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这样就容易形成鼓励学生猜测的倾向。其二,追问。教师常常在学生回答问题停顿或回答不完全时提这类问题,但教师继续追问引导学生做出更好回答的可能性比教师转而问一些新的、更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出更好回答的可能性小。其三,假设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测或推论,有可能导致学生不经思考妄加猜测。其四,反问。教师在就某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反问时,难免会流露出一些主观的意见或色彩,而这又往往会导致学生进行不假思索的回答去顺应教师的意思,这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毫无益处的。

早在几千年之前,《学记》里就谈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思就是说任何事情“度”要恰当,不能一味的追求“高”“新”“奇”。我们设计问题时应该出在“学生动一动就能走出来的程度”,千万不要搞大动作的“大跃进”。我们拿出来的问题应该是老师本人的或者本教研组的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

三、体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构建一种主动探索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懒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工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发学生潜能,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数学思想。做到“教法”到“学法”的转移从理论上就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即把学生放在课堂学习的中心们置上,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转变态度都与思维有关,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所以教学中应让师生思维得到暴露,信息得到交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将数学教学作为“思维过程”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且提出的问题与见解要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二是让学生把经过猜想、探索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思维素材,去努力探索,再去进行新的思维。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评价,师生之间要体现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五、注重评价过程。

评价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而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也能促进彼此共同进步,效果甚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评价学生,也让学生来评价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表扬也应有个度,万一滥用,那这样的赞赏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也应该注意赞赏语言的丰富性和感染力,让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更具魅力。

由此可见,要设计一个好的教案,就要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以问题探究为原则。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多方面知识点的联系,以人为本,有的放矢,使我们设计出的教案在新课程教学中真正能开花结果。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