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教育的发端》教学设计

发布者:刘伟     所属单位:玉山县教育局机关     发布时间:2016-02-29    浏览数:0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第2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及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能力培养:

1、通过对科举制的建立、废除的史实的回顾与介绍,使学生懂得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与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比较近现代课程设置,阅读蔡元培的教育主张,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1、使学生理解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了解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使学生懂得一个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

教学难点:蔡元培的办学宗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讲述归纳

教具准备:科举制发展简表、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发展历史简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981217,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它是戊戌维新时期光绪帝在筹办的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1912年民国成立后改称北京大学。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我们仿佛也看到了中国新式教育的一个发展过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科举制的废除

      请学生回顾科举制建立的时间及其建立时有哪些进步性?然后提问交流。

      教师出示科举制发展简表,学生观察:

朝代

科举制的沿革

隋朝

创立科举制:设进士科

唐朝

发展科举制:设制举、常举(秀才、明经、进士等)

北宋

改革科举制:进士科考经义策论,不考诗赋;太学三舍法,上舍生成绩上等的,不经科举考试就可做官

明朝

科举制出现痼疾:八股取士

清朝

进一步改革与废除科举制:戊戌变法废八股,预备立宪废科举

思考:科举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拨:科举制从隋朝创立时有打破世袭,广选人才的积极一面到明清时出现以八股取士的痼疾的发展过程。

      学生浏览教材内容,思考:清末为什么要废除科举制度?它的废除有何意义?然后讨论交流。

      激发思考: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科举制的建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2、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有哪些原因?

学生讨论,指名交流,教师点拨:形成的前提:科举的废除

                              形成的标志:第一个近代学制的颁布

                              促进作用:留学生回国从教

      对照书中副文内容,简要介绍新式教育体系的内容和特点。

3、  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

      出示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的发展历史简表,指名学生上台介绍。

  

  

创立

戊戌变法期间

停办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改名

民国初年(改为北京大学)

发展

五四运动期间

搬迁

抗日战争期间

新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灾难

“文革”期间

再次新发展

改革开放后

      教师补充说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蔡元培的办学特色,并交流:如何理解其“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

      阅读蔡元培的一些教育言论,体会其素质教育的思想,并思考对今天的教育有何启示?

      提问:从科举制的废除到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过程,你有何感想?

学生谈论,教师提示: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探究创新,归纳小结

让学生比较现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与清末新学堂的区别,说说对新式学堂的看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科举制度的废除是我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开始,从京师大学堂到北京大学的发展是我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缩影,标志着我国社会的的进步和发展。

四、巩固复习,练习提高

五、布置作业

1、  搜集一些有关科举考试的资料,进一步理解科举制度废除的意义。

2、  阅读课后“课外学史”,说说你同意蔡元培的观点吗?为什么?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