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44班简报第2期

发布者:沈江霞     所属单位:分宜县第六中学     发布时间:2015-12-30    浏览数:108

一、优秀作业展示:

教育机智,让教育更有意义

----读《教学机智——教育机智的意蕴》有感    马军华

最近看了一本《教学机智——教育机智的意蕴》的书,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希望自己能常看常思考,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

所谓教育机智是 指教师关于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教育措施的能力。也就是说教育机智是教师观察 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在教育工作中有机结合的表现,是教师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也是教师迅速地了解学生和机敏地 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

马卡连柯说: “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的公式,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特点,从而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正确的应 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 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课堂是动态的、 不可预知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每个老师都可能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在一些教育细节中,在一些突发的事件中,我们老师的处理就需要教育机 智。如果我们老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事与愿违,甚而扩大事态,造成僵局,伤害学生的情感,妨碍教育教学活动。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我们们老师必须具备较好的教育机智。

 “机 智不仅是对普遍事物的,而且是对特殊事物的”,教育机智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我们老师需要在短时间 寻找、筛选、确定一种处理偶发事件的最佳的教育方案,难度的确较大,但正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样,偶发事件的处理是有一定规律和方法的,只是需要我 们老师机智灵活地加以运用。面对偶然性问题和意外的情况时,总能灵感闪现,奇思妙策在瞬间激活,机动灵活地实施临场应变。教育者最高的教育艺术是教育机 智。

教育机智需要:以生为本的理念,以爱心为基础,宽容平和的心态,深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敏捷创新的思维,来源于我们老师自身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它来源于我们老师长期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学失误、教学问题的积累和反思。

我认为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的表现方式主要有:

1、变有声为无声。

课堂上有些偶发事件让我们老师处于窘境,要处理查处会拖延上课时间,还可能伤害许多学生的感情,如果不予理睬又损害自己的威信,甚至让事情进一步发展。这时我们老师可运用面部表情、手势等,达到“无声胜有声”之效。

例如一学生突然 在课堂上大声讲话,我依据对这个学生的平时了解和认识,依据有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依据该生周围的学生反应,准确判断出该学生讲话的动机与目的之所在: 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还是受到别的同学的刺激?是想出风头还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然后做出准确的判断,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这样既不影响教学,又对该生施 以积极的教育影响。

2、“化干戈为玉帛”。

例如:一学生因为自己家中父母离婚而心绪不宁,结果在上课时心神恍惚,这时我给予了善意的提醒,结果他出言不逊,让老师很下不来台。如果老师也是情绪恶劣,采取“一棒子打死”的方式,体罚或变相体罚,只图吐出恶气,渲泻怒气,只求一时的痛快和临时的表面上解决问题,也许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秩序,也能保证学生的精神状态保持在教学内容上,但体罚行为本身不符合规范要求,只会使师生情感产生沟壑,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受到损害和影响,也给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比较好的做法是:在课堂上对一事件给予暂时“冻结”,仍按照原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等到课后的其它时间再做处理。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都不允许自己随心所欲、不负责任地对待学生,决不会夹杂个人情绪,任性妄为。即使当学生严重冒犯自己尊严时,也决不采取有伤学生心灵、有损教育效果的态度和行为。具备教育机智,有助于避免师生冲突,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宽容是一种教育机智,宽容更是一种教育境界。

3、变“春风化雨”为“润物细无声”。

我们的生活每天都离不开教育,可还是有很多时候自己感觉力不从心。自己已经口干舌燥,学生却无动于衷,或者他们点头言是,却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达不到目的。教育,有时不在于教,而在于悟。悟出来的教育道道,远比灌输的教育教条来得经典。像 学习游泳,没有呛过几口水的体验,恐怕是难以学会的。我想我们教育学生应该抓住他们在认知、思维、心理等方面的特点,我们老师通过生动活泼、通俗的日常语 言,以平静的口吻将我们的意思和道理无声地渗透在一些情节中,深入浅出、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感悟世界的本质、社会的理想和人生的真谛。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意 会,这样或许就更能事半功倍。

4、变“有心栽花”为“无心插柳”。

教育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对他们的教诲,明白我们的意图,懂得各种道理呢?我们的教育怎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在以为最没有教育意义的地方,也许最有教育的活力,而在最有教育意义的地方,或许最没有教育的魅力。 %%e7;pGK/  

例如处理学生的恶作剧时,我有时以装糊涂的办法,不批评、不训斥,而是随机应变地将恶作剧行为巧妙地转化为一次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们在不露痕迹、自然而然中接受教育。这比生硬的批评、训斥的制止办法,效果要好许多倍。

总之,我们老师 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选择恰如其分、恰到 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这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


《桃花源记》教学环节案例及价值   

                                           刘晓辉

        语文教学活动环节中,我经常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大胆质 疑,常设计一个环节:自我质疑与发现,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质疑探究能力。学生对此热情很高,学习效果也很好。我在教学《桃花源记》一课时,在完成 字、词、句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感受了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桃花源人的社会理想,理解了陶渊明的社会政治理想后,依照惯例进了“自我质疑与发现”的 教学活动环节。A生高高地举起了手,“渔人的桃花源受到了热情招待,辞去时,村人告之不足为外人道,但是他出来后却马上报告了太守,渔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认为他是想以此向太守邀功请赏。”B生:“我认为他是想劝太守来开发,把这儿开发成旅游胜地,因为这儿景色优美,资源丰富旅游,而且没有受到任何污染, 是发色环保型的。”C生:“B同学说的看似有道理,但是那时没有工业发展,无论哪里都是绿色环保型的。” D生:“我赞同A同学的看法,不过渔人的愿望还 是落空了,但这仅仅是为了说明桃花源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吗?”E生慢悠悠地站起:“我觉得这是一个魔咒,渔人背信弃义,所以偏不让他得逞。”F生:“我受A 同学的启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太守在听了渔人的报告之后,立即派人跟渔人去找桃花源,他这么着急找到桃花源干什么?”
  张某:“可能太守想以此向皇帝邀功请赏,因为他是首先发展这个世外桃源的官员。”
  李某:“也许太守想把这块地方占为己有,瞒着皇帝在这儿征税,搜刮钱财。”
 “哦!这位太守也真够大胆的!如果哪天皇帝搞反腐败,那他可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我笑着说。同学们也笑了。
  王某:“也许这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太守要到这儿为国家开发矿藏。”王某一句话又改变了太守的形象。
  吴某:“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我认为太守是想万一哪天得罪了上司甚至皇帝而被罢官或要受什么法律制裁,他就可以躲到这儿来,安安稳稳地当个土皇帝。”
 “哦!看来这位太守也学会了狡兔三窟。”我笑着说。吴某和同学们也笑了。
  虞某:“这儿景色优美,我认为他是想等到退休了可以到这儿平静地安享晚年,在这仙境中过着神般的日子。”
  盛某:“既然这里自然环境如此优美,有迷人的山光水色、奇异的桃林美景,我认为太守是想把这儿开发成AAA级旅游胜地,让桃花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自主质疑与发现有助于学生养成质疑与发现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质颖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探究问题过程中往往会相互启发,由一点而发 散开去,由浅到深,由感性而理性,形成良性循环,越说越有话说,而其他同学由于受其启发,往往也会发现其它问题或对于该问题的不同看法,对问题的理解也就 越来越深,甚至超越课内,辐射课外。那么学生的质疑与发现能力和水平也就会不断提高,这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温馨提示

       亲爱的学员们,2015马上就要过去了,美好的2016就要到来,让我们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请没完成学习的老师抓紧时间哦,幸福要抓紧哦。

       最后,祝老师们元旦快乐,身体健康,学习快乐!


韩春燕
辅导教师
到访时间:2016-01-04
沈江霞
辅导教师
到访时间:2016-01-05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