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与家长实现有效沟通

发布者:董世凯     发布时间:2016-02-25     浏览数:0

目前中小学教师如何与家长实现有效的沟通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视。为了真正提高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本文参照〔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家长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文集》等著作,同时根据自己十几年来管理学校的实际,提出要实现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转变观念是基础,平等沟通是前提,丰富沟通内容是重点,讲究沟通技巧是关键,建立长效沟通是保障的看法。希望各方面给予积极的关注。

有效沟通理念更新生涯管理

现代著名的企业家朱根生在企业内训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矛盾的98%来自于误会”,这一言道破了沟通的重要性,同理,教师和家长关系实现和谐,无不建立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也只有教师和家长长期有效的沟通,教师的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有效配合,教师和家长之间才能做到统一认识、协同步调、形成合力,使教育事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做到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呢?

一、转变观念是基础

1.“小教育”要向“大教育”观念转变

1999年我到溪尾中心小学任校长,当时全乡学生数有2632人,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全乡每年学生数以300人左右递减,今年溪尾乡学生数不足600人。2002年我乡开始撤点并校,把全乡原12所完小,7所初小撤并成现在的1所完小,2所初小。撤并校后,全乡寄宿生高达320多人。学校布局改变了,班主任“上班管好自己的班级”,科任“只要我上课不出乱子”、“老师按规定家访”,非教育主管部门来学校开展诸如“法律进课堂”是多余等“小教育观”没有改变。为了使学生“学会沟通、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自我保护”的办学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我们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的决定》,让每位教师懂得关心和保护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职责,而且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要把社会和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舆论和风气。使广大教师理解家庭、学校、社会协调教育的重要性。2004年,我校创办全省首家流动家长学校,聘请公安、司法、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工作人员为家长学校教师,定时不定时到各村点给广大家长上课。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环境,学校教师和聘请的老师一同给家长上课,使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完善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广大教师由“小教育”向“大教育”观念的转变。2009年《创办流动家长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平台》活动,获全国第六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展评活动一等奖。2010年溪尾中心小学被中央文明指导委员会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单位,从而更加坚定了教师“大教育观”的思想。

2.教师的“公务”沟通向“爱”的沟通转变

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教师和家长之间普遍存在功利性态度。在我校105位教师调查中发现,大约50%的教师是在孩子犯错误时才产生与学生家长交流的想法,而三分之一以上家长是在孩子犯了较大过错时才有与教师交流的想法。因此教师和家长之间常常因沟通不畅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教育植根于爱”,爱是工作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只有爱学生的老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也只有爱学生的老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才能流露出对学生的爱,才能迅速、有效地缩短家长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大大增强沟通的有效性。2004年我校在留守儿童管理中,创办了“温馨小家”为留守儿童配上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帮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等问题,在孩子生日时给他们送上一份蛋糕,老师同学们一起祝他生日快乐。这种无私的爱、科学的爱,得到家长的广泛赞许。《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日报》、《日报》及相关媒体都作了报道。

二、平等沟通是前提

教师与家长沟通,一是要尊重家长。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在沟通中,教师要尊重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的“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沟通过程,教师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对事不对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信任。教师和家长相互信任,是实现有效沟通的保证。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对工作中处理不当的问题,要有勇气向家长至歉,说真话,言行一致。对家长的需要,能办则办,办则办好;不能办,则坦然相告,争取他们的谅解。尊重与信任,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平等沟通,从而提高了家长的家长和学生的素质,提高了家校配合的效果。

三、丰富沟通内容是重点

教师要和家长客观有效地沟通,丰富内容,使内容富有针对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是重点。因此在沟通前教师对家长沟通要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是“背”学生。①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如学习成绩、与同学关系、优缺点等。②学生在家表现情况,如学习环境、学习时间、看电视时间、交往情况、家务劳动等;其次是“背”家长。①家长基本情况,包括学历情况,职业情况等;②家庭基本情况,包括居住条件,家庭成员构成,学生父母感情情况,家长对学生的要求等;③尽可能了解家长的性格特点,做到知己知彼,确保沟通的有效性;④“背”教材。针对学生的问题,寻求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生乱花钱怎么办?教师根据我校编写的教材,现已成为XX省德育工作中心指定用书的《给家长的100条建议》,告诉家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第一是要求孩子记帐;第二是要求孩子将花的钱分为三类,一类是该花的,一类是可花可不花的,一类是不该花的。第三就是不断修正“该花”、“不该花”、“可花不花”的概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而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

四、讲究沟通技巧是关键

1.个别沟通法。①电话联系;②约请谈话;③家访。教师在使用个别沟通法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制订详尽的计划。访问前要考虑好与家长沟通的具体问题,综合了解学生在校的具体情况,确保沟通过程中,把问题讲的确切有据。同时在访谈过程中,做到认真倾听,态度诚挚,言辞恳切。以赏识表扬为主,以婉转有针对性批评、指点为辅,确保沟通的顺利进行。

2.集体沟通法

1)请家长到学校参观考察。让家长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广大家长变“旁观”为“参与”。如我校寄宿生管理,每周组织学生进行“刷牙、洗脸、穿衣、东西摆放”等训练、比赛。我校经常邀请家长观看、当评委。家长的热情高涨,积极献言献策。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们也明白了在家庭如何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时我们邀请部分家长深入课堂,透彻了解教育理念,让家长填写《意见表》,同时让家长根据意见分别与班主任、科任、年段长、校领导进行沟通。开辟“学校开放日”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活动,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2)成立家长委员会。我校把单位、村德高望重又热心教育事业的家长组织起来,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年组织委员到学校听取我们的工作汇报,明确新学年的打算,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使每个委员对学校工作要求心中有数,每学期末及时向他们汇报工作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反馈,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架起金色的桥梁。

3)流动家长学校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最好平台。我校每学期组织2-3次教师深入到各村点对家长上课。一是把以往请家长到学校开家长会转变为老师主动到村点给家长开家长会,在方便家长的同时又使家长感觉自己受到尊重;二是把以往家长会“教师通报成绩、指出存在问题,提出希望等”,转变为“教给家长养儿育女的一般方法”;三是采用“多向交流、互相促进”的方法使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干部进行平等地沟通。大家在沟通中不仅学到了养儿育女的常识,还学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农业基本常识等。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增强了沟通的实效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建立长效沟通机制是保障

要使教师与家长实现有效的沟通,学校要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把家校联系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作为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努力为学校、教师营造“大教育”氛围,只有这样,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从而增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实效性。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