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列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报告

发布者:郭在荒     发布时间:2016-02-27     浏览数:0

  ,杨列村位于九江对岸,隶属湖北小池镇,地处该镇北面,该村人口较多,外出打工人员多,留守儿童较多,是了接留守儿童状况的好样本。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基于课题需要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本地大部分留守儿童处于0—14周岁。孩子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一、杨列小学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分析:
      1、父亲外出打工  26  
    2、母亲外出打工    6
    3、父母均外出打工  8
    4、父母都在身边   8
    5、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平均多久见面一次
     一个月以内  25   
     半年以内   17 
     一年  6    
  “1——4”结果分析:对我村杨列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小学生做出的48份调查问卷显示,当地唯一的小学杨列小学有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此就读,达到83.3%,48人中就有40人是留守儿童。说明本村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占了大部分,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外出打工的人员中,父亲出去打工,母亲留在家里的居多,说明了我村留守儿童大多数还是能受到至少父母一方的关爱的。父母均外出打工的仅仅只占16.7%,这些孩子,基本很少得到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性格的养成等也与其余孩子不一样,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5”结果分析:我们对48名小学生的调查发现,一个月以内见面的家庭达到52.1%,超过了调查总人数的一半。在与小学生及小学生家长交流期间我们发现,虽说大部分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但有很多是到十多公里外的镇上或江西九江做工的,基本是每个月发完工资后会回来一次看看家里的情况,把工资带回留给家里用。所以留守儿童有一半以上每个月都能见到外出务工的父母这也不奇怪了。
  而有些父母就跑的比较远了,半年以内才见一面的留守儿童占到总人数的35.4%,跟这些儿童交流我们发现,他们外出的父母基本上是在广东及江浙一带大城市里做农民工,工作繁忙每天也很累,过年、农忙才回家团圆或者帮忙。一年才见一次面的占12.5%,这些家庭一般是外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打工,以获得更多的酬劳。但是,在这些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准也比较高,况且路途真的很遥远,回家一次光坐火车就要十几二十多个小时,而且有些工厂或者包工头有拖欠工资的情况,他们只能在年末拿到一年的血汗钱,所以他们每年也只能挤着春运的浪潮回家过年。
     二、存在不少问题:
      1、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村留守儿童中大部分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难勾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有的父母长期不与孩子见面,致使孩子遗忘了父母的相貌,更谈不上有何亲情。
      2、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尽管有许多留守儿童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学愿望,然而,留守儿童实际学习情况却不容乐观。从总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只有2%的成绩优秀,10%的成绩中等偏上,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水平和相当差的却占到了88%!这主要是由于心理问题的干扰以及学习自控力较差所造成的。在我们的问卷中,有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反映无人督促学习,这反映出监护人本身的态度和能力减弱了原有家庭的监督作用,影响了他们自控力的形成。
     3、心理封闭和情感世界问题。
    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监护人缺乏保护意识导致的意外伤害比例较大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也缺乏应变和自救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人身安全令人担忧。
     5、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
    6、监护人自身综合素质偏低。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顾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与孩子在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杨列村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三、建议合力监管:
    1、家庭方面: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学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
   (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 
    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
    3、社会方面: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地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