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朱惠萍     提交时间:2016-02-26    浏览数:0     

《角的度量》教学评析





桐山小学朱惠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二、探索量角工具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5、导出量角工具:(媒体出示)18个相同的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

提问:用这个工具量角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认识 1°的角

(2)认识几度的角

2、认识内、外刻度线

四、用量角器量角(练习)

教学评析:

伴着激动与佩服,欣赏完强老师的《角的度量》这节课。我想整个环节的设计教师一定花了不少心思。这节课设计的亮点是量角器的引入,一般我们通常的做法是直接出示量角器,教给学生量角的方法,而强老师的视角很独特,他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从量角器的产生过程进行巧妙设计,用一个10°的小角作为比较两个角的工具,当这个10°的小角不能满足量角的需求时,这时候学生产生了对更小的单位需求的渴望,自然引出1°的角。

整个一节课,教师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层层设置疑问,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实在;整个一节课,学生经历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自主掌握了正确的量角方法,并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