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作业一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社会的人文环境影响了这一代的学生,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此问题:

    1.教师的专业发展;2.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3.教师的以身作则方面的表率;4.爱心和责任的体现。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一

提交者:吕小明     提交时间:2016-01-20    浏览数:0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

6

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

6

根小棒。

 A

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

6

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

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

1

份,

2

份,

3

份,

4

份,

5

份,

6

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1

:平均分成

4

份不好分。

 

2

:平均分成

5

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

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你们的

4

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分析: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

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

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

、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

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

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

6

根小棒

平均分成

3

份,只有

1

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

6

根小棒平均分成

4

份、

5

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

平均分成

4

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

4

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

2

根,其间的讨论一

定会热烈。

“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

,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

、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

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

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

B

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

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

B

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

“看哪位同学最快?”

,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

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

2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

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

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

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

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

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

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

。课外

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

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

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

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

 

1

)直接大方地出示了

6

道题目,其中

2

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

(培养

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

)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

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

意什么。

(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

。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

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

 

3

)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

)老师出题:

3000

—(

 

;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