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李小龙     提交时间:2016-01-20    浏览数:3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贮满着那一种诗意”的优美散文。难描之形,难状之声,难绘之景,难传之情,在《春》中形如目见,声如耳闻,景如亲临,情同身受。当我们深入到《春》的艺术境界中时,我们被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被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励。它像一杯醇酒,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细品,春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一、清晰可见之形

  春,本来就是个时间概念,虚无而空灵。可朱自清使其化无形为有形,并且鲜明可见、逼真生动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读着开头两段文字,如看到了“春天的脚步”,轻轻的,柔柔的,如暖风扑面,暖阳沐浴,看到了“睡醒”的一切,朗润的山,涨起来的水,红脸的太阳,好��派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草“嫩嫩的”“绿绿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雨,这美妙的春景无不形象鲜明,描绘得栩栩如生。“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作者独具慧眼,敏锐捕捉主体和喻体的“质”的相似点,把春天的美丽附于“刚落地的娃娃”的勃勃生气美,“小姑娘”的艳丽容颜美,“青年”的健壮身姿美,使抽象的“春天”形态逼真,清晰可见,这可以说是作者绘春形之高潮,也是作者赞美春天的高潮。

  二、悦耳动听之声

  朱自清先生就如一位高明的音乐家,把文字幻化成美妙的音符,奏出了悦耳动听的音乐之声。

  作者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描绘着顽皮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派万花怒放,争奇斗艳的美好春光,表现出春天洋溢着的勃勃生机。描绘的是春之声,在读者眼前显现的还有春之景。

  接下来,作者又写道:“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花香,鸟鸣,再加上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笛声。这是一首多么浪漫温馨的春之交响曲啊!这里是借鸟的欢叫、牧童的笛声来表现风“吹面不寒”,风的和暖。文中又借风中传来的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笛声来表现春风之和美,作者之喜悦。

  当然,春天是少不了雨声的,作者也没有忽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虽没有一个“声”字,但仿佛听到了一片春雨之声。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