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谢世华     提交时间:2016-02-26    浏览数:0     

 

以下是我对《神奇的货币》这一课,对商品的知识的教学设计:

师:“一叶障目”是大家都熟悉的成语,我们�起来看一下短剧《一叶障目新编》,边看边思考:俊媳妇为什么能轻巧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是偷东西?这里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是什么?

(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短剧《一叶障目新编》:俊俏的媳妇上街在摊铺旁轻巧地拿出五文钱给摊铺的伙计说“香粉一盒”,伙计收了钱很礼貌地递上香粉说:“请拿好,请走好,欢迎下次再来。”俊俏的媳妇轻巧地接着香粉,嫣然一笑,优雅地离去。俊媳妇的书呆子丈夫则拿着所谓的“蝉翳叶”遮在脸上,很迅敏地从摊铺上拿着东西就走。伙计一把捉住且大声怒斥说:“你这个读书人怎么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书呆子羞愧万分)

师:俊媳妇为什么能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会羞愧万分?

1:俊媳妇是买东西,书呆子是偷东西。

2:俊媳妇与伙计是两厢情愿,各得所好;书呆子与伙计则是一厢情愿,一得一失。 师:为什么俊媳妇是买东西,书呆子是偷东西?

1:俊媳妇是用五文钱换回自己所需的香粉;书呆子既没有用什么东西去换,也没有征得人家的同意。

2:俊媳妇同伙计双方是有买有卖,是交换;书呆子同伙计之间是无买无卖,简单地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俊媳妇拿出了钱,书呆子没有拿出钱。

师:大家从不同角度都说明了:俊媳妇是用货币去购买,而书呆子不是用货币去购买。那么,什么是货币?它是怎样产生的?本质是什么?这就是这一节课我们所要探究的问题。

一、商品

想想议议:

师:商品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红番茄、绿蒜苔是商品,小汽车、小手机、小鼠标也都是商品。它们形形色色,各不相同,为什么都称为商品?是不是在各个不同的表面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它们和游子穿在身上的慈母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大家想一想,议一议,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都是人们通过劳动生产创造出来的产品。

2:都是用来交换的。

3:毛衣是母亲编织的产品,属于劳动产品,但编织毛衣是送给儿子穿,不是用来交换。 生4:它们都有用,能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但一是通过交换得来的,一是接受赠送得来的。 师:(小结)大家谈的都很有见地,很有价值,现将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归纳: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必须对人们有用,才能进行交换,也才能成为商品,没有用的劳动产品不成为商品。②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自然产品如空气、阳光,虽然有一定的用处,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用于交换,不是商品;像慈母织给游子的毛衣虽然是劳动产品,也有用处,但不是用于交换,也不是商品。③商品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分析:

        本框题作为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的第一框,内容含量大,花了大概有3课时才解决问题,但仍然感到不足,特别是对一些知识点的讲解的度的把握。
比如,商品的概念一般讲含义和基本属性,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否要讲就变成一问题。不讲,往往在练习中可能涉及,面面俱到,课时紧张。
在讲完货币的产生后,我对“商品与货币、一般等价物与货币、金银与货币”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比较,后来觉得不如把这些作为课后问题让学生自己整理,下节课前提问更好点,这样既提高课堂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