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方荣坤     提交时间:2016-02-25    浏览数:0     

 分数在生活化数学和形式化数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是在学生对分数的生活化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最初步的数学化的整理和概括。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会进行简单比较。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
  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才是我们的目标,这才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育教学观;更想寻求“生本”、“互动”、“生成”、“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新突破和新建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分数“几分之一”的产生,了解它的含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个部分的名称。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对分数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探究、交流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通过谈话,明确学习起点
  首先,直接告知学生本课要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接着,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然后抓住其中一些有关分数学习的
  有效信息,引入新课。
  二、实践活动,建构新知
  (一)实践、建模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一个分数(如:1/2、1/4等)的产生,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和分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2、动手平均分物体,把你心中的分数做出来,画出来。(折纸活动)
  3、展示创作成果
  做好了的且愿意把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的,把作品贴在黑板上。
  4、讨论、建模
  师:看,这些图形漂亮吧!其中蕴藏着许多分数的知识呢?
  先判断这些图形的阴影部分都能用分数表示吗?在辨析中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再以这些学生自行“创作”的图形为材料,组织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明确其中的两层含义——
  第一层:形状、大小都不相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和表示其中的一份相同,就能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第二层:形状、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同样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只要平均分的份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会不同。
  5、小结:像这些数就叫分数。
  6、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7、规范读、写分数的方法。
  (二)比较大小,深化认识
  1、第一层:以学生“作品”为材料,比较“数形结合”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第二层:直接给出两个分数,比较大小。
  由此,让学生得到体验: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一、练一练
  1、下列图形中涂色部分的表示方法对吗?
  2、用合适的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
  3、在○里填上“>”或“<”。
  二、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三、课堂延伸
  请你在自己创作的图形中,再涂上几份。想一想,这时候该用什么分数表示?
  备注:转自温州市“城乡共话素质教育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