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易陆生     提交时间:2016-02-28    浏览数:5     

昨天我布置了一个小片段,要求以“我的孤独”为话题,写一写你内心孤独的情感。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一下,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

1在我成功时,没有祝贺,没有赞叹,孤独便重重袭来。兴高采烈的心一下子被冷水浇灭。感觉四周无人,黑压压的,喘不过起来。寂静的可怕,孤独是那一刻最真实的感受。

2一个迟来的电话打破了深秋的沉寂,夜晚降临行人渐少,我仍不能接受朋友失约的现实。我转过身逆着枫叶飘落的方向往家走,这次的失约事件无疑给原本单调而紧张的初三生活又增添了一份落寞。没有人再嬉笑着为我挡风,没有人和我一起捡拾地上的落叶。一个人空迎落日,一个人独享孤独

…… 

师:同学们写得很真实,很细腻。那么面对孤独,我们到底该怎么做,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相信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 

师:课文叙述了杜小康的“孤独之旅”,那么杜小康的“孤独”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来“感受孤独”。

从课文中找出表现杜小康“孤独”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生1:我找到的是第21段,描写芦荡的。“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他说他逃不走了,这样的环境自然让人觉得孤独。

生2:我是从第2段和第9段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的。“什么也没有了”,“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了”,从中,我觉得杜小康是孤独的,因为他远离了他的家乡、亲人、朋友,而且前方越来越陌生了,这会让他感觉孤独。

生3:我找到的是第17段“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从中,我觉得杜小康一定很孤独。因为,没有牛叫或者狗吠的地方一定也没有人。

生4:我找到的是第30、31段:“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从中,我读出了杜小康的孤独。我想此刻他一定是由于有太多的孤独积压在心头,突然爆发了。

……

师:同学们找得很准,读得也很有感情。现在我们来分析这些表现他孤独的句子,

看看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生:心理描写、景物描写

师: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害怕”、“恐慌”等等,还有是借环境描写来表现杜小康内心的孤独,这是一种侧面烘托。

(板书: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直接的心理刻画、侧面的景物烘托)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朗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杜小康的孤独。我们再来想一想,杜小康为什么会如此孤独?是哪些因素导致他孤独呢?请大家小组讨论回答。

体会杜小康心理变化,理解“孤独”的含义。

……

明确:背井离乡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

师:面对这一切,杜小康真的很孤独。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帮帮杜小康,如何面对孤独?如果你是杜小康,你会怎么做?

生1:鸭子们是杜小康最好的伙伴,他可以和鸭子们说说话。

生2:杜小康可以在河里游泳戏水,钓鱼玩。

生3:如果是我,我就用当地的一些材料来编织一些东西。比方说用芦苇,可以编成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

……

师:同学们很有想象力,大家为杜小康想出了很多摆脱孤独的好办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杜小康是怎么做的?

……

(齐读)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突然在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插入视频)

师:真的太让人惊喜了!

师:鸭子下蛋了,证明鸭子长大了;杜小康哭了,证明杜小康也长大了。让我们伸出双手,为杜小康的坚强和长大祝贺吧!

“孤独之旅”写出了杜小康面对孤独的不同态度:从“承受孤独”到“习惯孤独”再到“享受孤独”。他对孤独的态度变化正是他的成长过程,所以杜小康的“孤独之旅”正是他的“成长之旅”。让我们来总结主题。

生(齐读):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师:在课文中,杜小康因为孤独长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因为孤独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成为举世闻名、家喻户晓的名人。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名人的孤独。

司马迁写作《史记》之时,正是他遭受酷刑之后,家人不解、族人唾骂、权臣耻笑,就在这种孤独寂寞的境遇中,司马迁却贡献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贝多芬一生孤独,但在孤独中成就了《命运交响曲》,他用另一种方式叩响人们的心扉,用一连串美丽的音符告诉人们他在孤独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航天员训练中最难、最痛苦、也最不易适应的是孤独训练,训练时进入模拟舱,里面是“真空”状态。空间狭小,活动受到限制,与外界完全隔绝。好几天时间,一个人,没有声音,没有任何交谈,没有昼与夜……还要高质量完成任务。正是这种令人无法忍受的孤独造就了航天英雄杨利伟的辉煌。       (杨利伟)

                         (周杰伦)

师:分析了杜小康的成长历程,了解了名人背后的孤独与艰辛,大家再打开导学案看看自己的孤独,你们一定会有新的想法。现在请你“再品孤独”,续写片段“我的孤独”,写一写你对孤独新的体会和感受。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下面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略作反思。

一、 教学设计立足大语文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我认为,有限的文本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抓住文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相关的语言资料,并加以积累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文学习的广阔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紧扣成长孤独角度进行教学立意,从学生对“孤独”的感悟入课,设计了换位思考的体验劝慰式的口语表达孤独形象的举例等衔接自然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锤炼了学生语文能力,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课堂教学彰显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与自由境界(程少堂语)我在教学中力图以生动的语言、昂扬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将学生有语言、文体的层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层面。笔者抓住了小说文体的特点,由人物形象、环境细节描写入手,通过关键词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本细读,让学生感受小说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气息,从而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当然,为了彰显语文味,朗读必不可少。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全部朗读,则费时费力,且不一定有效果。因此我采用了跳读法,抓住重点段落(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细读文本,并组织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时培养语感丰富体验。但是由于我朗读水平的缺陷,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指导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