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程莹     提交时间:2016-02-20    浏览数:0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   氯》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氯是一种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元素。教科书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Cl-的检验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尤其是了解其他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2.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大家都非常熟悉,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学习时,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较好的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3.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是一切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学的最高境界_______教是为了不教。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氯气的性质、用途。

2.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实验。

3.探究与活动:探究氯水的成份、氯水使含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褪色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养成在学习过程中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2.通过对Cl2性质两面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氯气与水、与NaOH反应。

教学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引导实验探究;指导调查考察,收集资料整理归纳;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三、教学过程: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

引入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情景,当我们打开自来水龙头时,常常会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水中会有氯气的呢?氯气能与水反应吗?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氯气。

从学生熟知的情境出发,巧设情境,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实验

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把蒸馏水、盐酸、新制的氯水分别滴在黄色的pH试纸上,利用投影仪、展台展示现象。

学生观察、思考并作概括。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分析比较讨论归纳

蒸馏水不能使黄色的pH试纸褪色、盐酸能使色的pH试纸变红色、新制的氯水滴在pH试纸上中间褪色,边缘变红色。

学生观察、描述现象。

让让学生观察到不同现象,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铺垫

提问

氯气中没有氢离子,水又不能使pH试纸变红色,这说明氯气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但是为什么中间又褪色了呢?

学生联想,预测:有氧化性物质把色素氧化。

使实验探究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实验探究或视频观察

氯气也有氧化性,是氯气把色素氧化了吗?实验探究或视频观察(氯气通干燥的有色布条或试纸和潮湿的有色布条或试纸中)。

学生分析多种可能性。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尝试探究成功的快乐。

阶段

小结

氯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和强氧化性物质——次氯酸,它具有漂白作用。

学生书写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开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强化评价功能,通过评价,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验证

假设

学生

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及已有的知识对新制氯水成份进行猜测

学生对自己的猜测进行实验验证。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让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媒体展示讨论归纳

介绍次氯酸的一些性质:不稳定性、弱酸性、漂白性。

学生讨论交流: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份的区别。

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归纳出新制和久置氯水的不同。强调师生参与、生生参与。

铺垫

提问

问题1既然氯水可用来杀菌消毒,那么游泳池中是直接使用氯气消毒的吗?问题2 既然氯水中真正起消毒杀菌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次氯酸又不稳定,那么工业上又是如何解决存放和运输问题的呢?

学生讨论,联系性质,学以致用。

体现知识的应用性,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用化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怎样去解决问题?

演示

实验

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

观察现象并与氯气与水反应对比。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自主构建氯气尾气吸收原理。

阶段

小结

氯气能与NaOH反应,生成了比次氯酸更稳定的物质——次氯酸钠。引出漂白液。

学生模仿氯气与NaOH的反应,书写氯气与CaOH2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趣味

活动

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滴加几滴氯水,观察现象。为什么溶液褪色了呢?有几种可能?如何证明你的假设?

学生抢答。学生实验验证。

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知识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外

拓展

课件展示,漂白消毒剂的发展。

学生抒发自己的积极情感。

实现课内知识在课外的延伸。同时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

归纳小结

性质决定用途,请学生从氯气的性质出发,归纳氯气的用途哪些?

学生小结。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加深对氯气用途的理解。

扩展

资料

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毒气——氯气。

学生阅读,抒发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的积极情感。

分组

实验

氯离子的检验。

学生实验、对比、交流、互相评价,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开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课外

活动

查阅资料或开展实验探究: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

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探究能力。

实践

调查

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自来水公司开展调查。

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化学学习的可持续性。让学生关注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正确评价的基础上良性发展。

巩固

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

布置课后书面作业P75\2,5

学生发言,自主概括本节课内容。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强化学习方法。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要想凸显新课程理念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的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本节课特点,我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例如氯离子的检验、氯水为什么使含酚酞NaOH溶液褪色),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以社会、生活中现实问题立意(例如自来水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氯气泄漏怎么办、氯气消毒等),结合巧妙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构建,我认为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注重过程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结合化学教学的学科特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比较Cl2Br2I2的氧化性强弱时,首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互相交流,然后让学生提出假设、互相合作、寻求解决方案,最后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互相评价。目的是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三、从生活入手,又回归生活。

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自来水为什么有时有刺激性气味),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如漂白消毒剂的发展,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使用毒气——氯气等等),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再由所学知识回归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本节教学设计最后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自来水公司开展调查。其目的就是加强化学与科学、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教学中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