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吴满龙     提交时间:2016-01-13    浏览数:0     

 

    题:        《画杨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造句。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 度看会有所不同。
4.
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一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抓住自己的特点介绍自己,并说真话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以唱引读,激起兴趣

1、大家会唱歌吗?你知道有哪些唱歌的形式?(板书:齐唱——独唱——轮唱——合唱——伴唱——快唱)
用抢答的形式了解唱歌的形式:
请听题,以下六种唱法分别是什么唱?
1)大家一齐开始,速度一致,一齐结束。
2)一个人放开声音唱。
3)分两三批,一批先唱,两拍后第二批唱,再两拍后第三批唱。
4)一个人唱得比较响,其他人声音唱得比较轻。
5)有些地方一齐唱,有些地方部分人唱。
6)唱的速度很快。
2
、其实读书也一样,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板书:读)(板书:画杨桃)
3
、用图片介绍杨桃。

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二、快速读——感知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画杨桃是哪一部分?比赛快读。
3
、这一段,我们可以用两个词来说明画画的态度。(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表演读——引起思考

过渡:正因为父亲说得很有道理,我才听从了父亲的教诲——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画。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呢?
1
、分配角色,演读课文。指名一朗读较好的同学作读课文的介绍性语言。老师做老师,其他同学自由作另外角色,并自选文中的台词和各种笑。注意文中规定的动作神态都要表现出来。
2
、角色交换再演读。

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四、填空读——语态想象

1、引入:议论画画是哪一部分?这些话大部分没有交待谁说的,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到底是谁问的?请说理由。
2
、区分角色。后面这些对话又是谁说的呢?(在对话的后面注明角色。)
3
、语态想象。这篇课文的对话很有特点,既没有交代说话人,更没有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当时的情景,说话人是怎样的动作神态。请继续在话语后面注明神态动作的词语。例:
4
、领悟写法。写人物的对话有多种方法,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有时效果会更好。但有个前提:读者不会误解。因此,还可以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区分。

省略说话的对象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是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上安排,一方面是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

五、背诵读——主旨领会

在议论杨桃画得像不像的过程中,老师的神情态度值得我们注意。
1
、重点解读严肃”“半晌:想象一下,老师为什么神情严肃?在这半晌沉默的时间里,老师心里会有些什么想法?(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的不满;要想办法教育孩子;知道这些同学没从这个角度来看杨桃……
2
、理解老师说的那段话。老师的神情有了怎样的变化?这段话中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句话?
板书:老师的教诲——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3
、朗读、背诵这段话。
4
、主旨领会:老师是个善于用小事来教育学生的人,还有谁也是这样的人,他是怎样说的?(齐读第一段。)
板书: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5
、加深印象。齐读最后一段话,理解教诲”“受用的意思。

通过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的对比出现,运用背诵的手段,让学生明白话中重要语句的教育意义,感知课文前后呼应的特点。

六、多元拓展,深化意义

1、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些什么?请交流。(学生可能会从以下方面交流:词语意思;课文写法;教育意义。)
2
、道具迁移。当有学生交流到画画要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时,顺势迁移,用茶杯、眼镜、手指等作为道具,画成特别角度的简笔画让学生猜,然后实物观察。

这一设计应该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交流读懂了什么,没有限制,可激发学生的独特体验;超越常规的由画猜物,学生会倍感兴趣。经历这一过程,学生对课文的教育意义有了更深的感悟。
张田若先生说得好: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在本节课设计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产生灵感,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放飞个性。打开学生思接千载的想象通道,使其才思敏捷,让其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飞扬。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