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付荣根     提交时间:2016-01-25    浏览数:4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靖安县中源初级中学 付荣根

教材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

3.通过对比,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增强分析、概括、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推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的探索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以及应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量角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探究,引入新课

如图,要设计一个弯形管道ABCD,管道ABCD,∠ABC=1200那么你知道∠BCD的角度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动手实践,探索规律

在练习本上画两条平行线,再画直线与直线相交(如下图)

指出图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思考:你能用你自己的方法比较一下对应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两种方法:一是度量,二是裁剪)

随后同桌同学交换,再次测量。

关注:对于没有带量角器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无需测量的情况下,找出图中各角的度量关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获得较强的感性认识,便于探索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思考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探索,这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理解平行线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提问】能否将我们发现的结论给予较为准确的文字表述?

平行线的性质:

定理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提问】讨论这些性质定理与前面所学的判定定理有什么不同?

判定:角的关系线的关系             性质:线的关系角的关系

设计意图: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渗透“命题” 与“逆命题”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避免出现概念的混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提问】回忆平行线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的表述,结合上图,将上述性质定理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达出呢?

符号语言:(不唯一)

 性质定理1.l1l∴∠1=5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定理2.l1l2  ∴∠3=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定理3.l1l2     ∴∠3+6=180o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设计意图: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推理打基础,并进行符号语言的规范。

【提问】我们能否使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说出性质定理23成立的道理呢? (鼓励学生使用符号语言表述推导过程)

规范定理的推导过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逐步锻炼学生的推理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对定理的理解及语言的规范,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例题示范,加强应用

例: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o,∠B=115o,梯形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只需算出所求的度数即可。初次计算格式不一定很完整。

  趣味练习: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在两次转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这两次转弯的角度可以是(  

A、先右转80o,再左转100 o    B、先左转80 o ,再右转80 o

C、先左转80 o ,再左转100 o   D、先右转80 o,再右转80 o

设计意图:寓教于乐,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认识来源于实践”。

四、组间、增进合作

  1、如图,直线ab,∠1=54o,那么∠2、∠3、∠4各多少度? 

            

  2、请在括号中填写理由:

  ①∵∠B=3 ABCE   (                   )

  ②∵ABCE  ∴ ∠A=2 (                   )

       ③∵ABCE  ∴∠B+BCE= 180o(             )

       ④∵∠A=2 ABCE   (                   )

 3、如图,填空:

  ①∵EDAC(已知)

   ∴ ∠1=C (                             )

  ②∵DF      (已知)

  ∴∠2=BED (                            )

  ③∵ABDF(已知)

  ∴ ∠3=         (                              )

  ④∵ACED(已知)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4、请结合图形,根据所给定的平行线填入所需的角,并说明理由。(能否找出所有的情况)

① ∵ABCD

∴∠____=_____      

② ∵ADBC

∴∠____=_____      

③ ∵AECF

∴∠____=_____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提高难度、提高灵活运用定理的能力,感受解决有关平行问题的关键,突破难点,并进一步提高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的能力。

探究题:

如图甲:已知ABDE,那么∠1+2+3等于多少度?试加以说明。

当已知条件不变,而图形变为如图乙时,结论改变了吗?图丙中的∠1+2+3+4是多少度呢?如果如丁图所示,∠1+2+3++n的和又为多少度?你找到了什么规律吗?

         

【备注】如果时间不允许的话,该题可作为课后作业,并给予简单的提示。

设计意图:使优等学生的思路进一步得以拓宽,初次接触辅助线的添加,使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五、小结拓展、知识汇总

1.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定理?在表述这些定理时,应注意什么呢?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2.教师加以强调

六、学后反思

通过学习,你能不能解决我们课前提出的情境问题呢?

七、作业布置、巩固所学

P23  45

设计意图:课后能进一步巩固,鼓励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

八、板书设计:(略)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