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周小珍     提交时间:2016-02-22    浏览数:0     


 

分子与原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
、过程和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教材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学会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对实验所得的信息进行加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
 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
1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表象。
2
 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探究——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创设问题情境]
师:1、盛放在敞口容器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温度越高减少越快,这是为什么?
2
、湿衣服经太阳晒为什么会变干?
3
、糖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
师:这些现象的解释离不开微观粒子,这些微观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实验】(3——2)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的品红,静置,观察繁盛的现象。
【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
师: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
生:组成品红的微粒向水中运动。
【投影】图3-63-7
      
说明苯分子和硅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师:分子我们能用肉眼看见吗?
生:不能,要用隧道扫描显微镜。
师:它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分子的性质。
师:分子这么小,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呢?
生:由预习可知: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 ㎏,一滴水中约有1.67×10 个水分子,这说明分子不仅质量小而且体积小。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
【板书】1、分子质量小,体积小。
【活动与探究】(用投影仪将探究内容和步骤投出来)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呢?说明了什么?
1:水中滴入酚酞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酚酞中滴入浓氨水,变红,说明氨水可以使酚酞变红。
3:烧杯A中的酚酞变红,而烧杯B中酚酞不变红,是因为氨分子从烧杯C运动到烧杯A中,而烧杯B位于大烧杯外,没有氨分子进入。这说明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通过品红的扩散、氨分子的扩散说明分子是不断的运动的。
【板书】2、分子是不断的运动的。
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这就是为什么湿衣服在太阳底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的原因。
师:大家都知道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下面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请同学们分别取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观察溶液的体积是否等于200ml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学生讨论】
师: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等于200ml?这又是为什么?
生: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挤占了对方的间隙,所以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200ml
师:回答得很准确,分子间不仅有间隔,而且分子间隔还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物质才有热胀冷缩现象。
【板书】3、分子间有间隔。
【布置作业】习题3

【教学反思】
       “
分子和原子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课是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问题为中心,重点强调学生的学,组织学生大胆尝试,这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1.
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日常生活实例的紧密联系,展开想象力,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2.
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3
、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结合鲜活的、真实的情景材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实验直观性强,现象明显,穿插的也很到位。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