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李明星     提交时间:2016-02-28    浏览数:0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吃透课程标准,突出学案设计。现就以向心加速度这一节谈谈本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坚持开放性教学设计

“为学习设计教学”是现代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一改从分析教材入手,而代之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物理知识存量和学习能力的分析作为教学任务研究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出发,既要分析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前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现状,即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能做些什么、能说什么等“实际是什么”的问题;又要预期物理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必须达到的状态,这种状态实质是反映了教学任务、学习目标等“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只有当我们明确了“实际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两者的差距,才有可能提出切合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教学活动才有开展的可能与意义,否则只能教师单向的“教”,完成了形式化的教学任务。

在精心了解学生、分析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坚持开放性教学设计策略。首先,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从教育理念、程序设计、实验组织、活动安排到作业布置等,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遵循物理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让学生有一个开放的成长空间。其次,采用双向性备课方式改变传统教师封闭的备课状况,即把教师的“权威”性备课权下放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预习提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从这些问题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与教学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设计到教案中。第三,充分利用教科书中设置的“说一说”“做一做”“课题研究”栏目进行开放性教学设计,如大力士与别人“掰腕子”的问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都会有道理。教师不要充当裁判员,裁定谁的解释正确。生活中,科学中总会有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有的甚至一生都找不到满意的答案,坚持开放性,学生才能不断确立提出问题、努力探索问题意识,使学生的认知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不断增强。

二、以教材分析为重点,坚持结构性教学策略

学科知识体系的组织形式是通过教科书表现出来的,学科知识内容也是以教科书为载体。以教材分析为重点,坚持结构性教学设计策略,要求我们:一方面强调通过教材的分析,从整体上认识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每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每章节的编排意图,然后通过分析、理解,内化,弄清重点、难点和关键,并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选择提供对学生的相关物理现象、实验数据、科学理论与方法等;另

一方面强调教材的处理方案。物理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成当作圣经来念,而坚持“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从知识内容、学生认知能力的结构性出发,将某些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中来备课,科学处理教材,通过增减、调序、整合、新选(新编)等措施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教学任务和目标的要求。

坚持结构性教学设计策略,可采用摘要性备课和框架性备课两种具体方法。所谓摘要性备课就是教师针对教学需要,抓住重点部分详尽备,而对一些次要部分简略地备,这样教师就能将力气花在关键处,使教学重点更加突出,难点更易突破。框架性备课就是对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探究,学生又能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教师尽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教师只要粗略地备课,备一个框架性的教案,把握“大方向”,而留下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

三、以学法分析为关键,坚持以学生掌握与预设差异原因为教学评价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高中物理教学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而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在教学设计中,以学法分析为关键,就是要分析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等心理因素,把学习变成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实现学习观的根本转变。要实现学习观的根本转变,我们应坚持预设性教学设计策略,也即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可能达到的程度有一个预期的展望,将这种预期的展望通过假设的情况蕴涵在教案中,好像一条暗线穿插在整个教案中,使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况、学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馈调整,从而顺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沟通、合作、对话、交往的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讲,坚持预设性策略,并不等于否定生成性,相反,正是为了突出预设与生成的有机整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达成预期教学目标,教师还应依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交互作用中进行有效的动态调整,以引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进行新知识的探究活动。在生成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往的欲望,满足他们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例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习E=kx2/2这个关系式,而是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过程。《物理课程标准》没有提及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科书中对这个关系也不作要求,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探究学习进行分析,预设的是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和体验,而不是探究的结论,生成的可能多种多样的结果。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