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陈兴文     提交时间:2016-01-14    浏览数:0     

 

八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模块备课教学设计

新建县竞晖学校 陈兴文

教材文本解读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丰富深厚的民俗文化始终与民族文化相伴随。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民俗,实际上是指该民族或该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任何发达的或发展中的民族或群体,都毫无例外地生活在一定的民俗中。学习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可以加深对我们民族的了解和感情。
     
本单元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了5篇文章:《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这些文章,内容各不相同,但体裁基本相近,都属于记叙类的文章。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界。
    
《端午的鸭蛋》一文,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棋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汪曾棋的文章,初中学生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加强朗读训练。本文的语言魅力主要靠反复朗读才能体会得出。有些语段还应指导学生读出语气语调、读出韵味来。通过朗读,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感受到本文的情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划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并进行语言品析,师生一同谈谈自己对某一语句的感受、体会。要使学生认识到,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萧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
     
文章在结构安排上,也颇有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写吆喝: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指导学生搜集、调查、整理当地的种种吆喝,以期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本文内容贴近生活,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基本上可以自读,在自读后由学生质疑提问,师生共同解决。还可以借此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春酒》一文,体现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点。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童年、故乡、亲人、师友占据了她创作题材的绝大部分,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思乡,是本文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都令人神思飘飞。琦君的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如行云流水。
     
本课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阅读氛围。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文章,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也可以进行配乐朗诵,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俗世奇人》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手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情节虽然简单,但安排得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与初一年级教材相比。本单元课文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所选文章语言更加本色,华美绚烂的语言逐渐让位于平实本色的语言,语言的水准提高了,欣赏学习的难度也相应增加了。几位作者都是现、当代成就较高的作家,所选文章均属文质兼美之作。文章在思想内容上也较为含蓄深刻,同时增加了较多的人生意蕴,需要学生在阅读时调动一定的人生体验和积累。另外,文章在结构安排上也相对复杂了,虽然文章篇幅不长,但层次、线索都有所丰富。如《云南的歌会》中的几个场面,《吆喝》中写吆喝的几个层次,《端午的鸭蛋》《春酒》等文章都写得血肉丰满,立体可感。但这一切,又都是符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准和认知特点的;无论文章的内容还是形式,也都是学生喜闻乐见或能够欣赏的。

学情分析

90后的学生对名风名俗以及明间艺人轶事的了解不多,学生对作品的阅读不能停留在表面,应关注语言背后深刻的意蕴,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品位语言,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美和深邃的内涵,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单元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美好的民风民俗,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诗意,感受普通百姓内心中人性的光辉;学习本单元多角度、多手法描写事物的手法,学习欣赏比较复杂的记叙类文章;学习揣摩体会含义幽微的词语句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培养基本的语感。
     
在教法上,应该指导学生感受文本,加强学生的自读分量,注意阅读指导,对于默读。朗读教师都应该做出示范指导,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感知达到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真正把握。其次,可以开展一系列生动活泼的活动,借助转述、表演、音像、调查实践等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首先,要从文章出发,以语言为教学立足点。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示范并引导学生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要注意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加强朗读教学,加强仿写训练。品味语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其次,教学范围也可适当拓广。可借助音像资料,适当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体验。

第三,应充分体现新课标“注意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精神。利用当地民风民俗,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使语文教学更鲜活,更有趣。

模块教学整体构思

1、要让学生好好读课文,读出作家的思路,读出全篇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情与理解。

诵读教育能很好地锻炼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课文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独特见解。

现在的课堂就该是生本课堂,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生只有在质疑与思考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学生能构建好自己的知识。

4、课文内容互相参证或比较阅读。

把同单元题材相近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阅读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写作手法。

5、对课文不要做“空洞“分析,一定要切合实际应用。

课文的分析都应结合文本来进行,讲课离开文本就达不到结合语境理解的要求

6、巩固练习适时适量,分散布置;针对疑点重点,集中交流。
课把练习任务作为作业分散完成,以巩固基础,练习动笔能力。我在预习课后,布置的多是基础知识性作业,在交流汇报课后,布置阅读或练笔作业。巩固提高课上,有选择的进行交流习题或作品, 通过习题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7
、要让语文课上出语言味,不让过多华丽的东西冲击对语言的品味。
无论预习、汇报、巩固都要紧扣语言文字的学习、鉴赏与运用,艺术因素只能作为点缀,不能过多,且可有可无。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永远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唱啊,画啊,表演啊,只能少用一点点,犹如味精之于菜肴,用多了会冲淡菜肴的原来味道。

教学案例

《春酒》教学设计

   
本课文字浅显但意蕴却深,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生活经验,课前引导学生漫谈过年的风俗或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引导学生感受那些经历中蕴涵的情感和意蕴。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本课课堂设计以学生讨论、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引导点拔层层深入为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注重衔接,使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轻松掌握课文的内容和主题。同时采用延伸扩展法,放飞学生的思维,在自主探讨、交流中增加知识,养成多读课外书、关注身边事、关心时事的好习惯。

课标要求:

1.
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设计。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1
、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课前认真读,细细品味文章关键词语句子。

2
、琦君的散文优美、清新、课前课后要加强朗读。

3
、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拔法和延伸扩展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学习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

3
、激化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课文导入。

1
、由学生漫谈过年的风俗导入。

   
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的介绍———《春酒》,打开课文。

2
、作者简介:(一学生到讲台上介绍搜索的资料)

二、分析探讨课文的内容、主题:

(一)分析课文的内容。风俗美

1
、《春酒》为我们讲述了过年的故事,大家已经作了预习,浙江温州是如何过年的?请同学们讨论,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过新年

明确:课文第一段。(学生齐读第一段)

2
、过年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什么?

明确:喝春酒(并板书)

3
、春酒是什么时候喝?怎样喝?什么人喝?气氛怎样?

明确:春酒是过了元宵之后乡里乡亲家家户户轮流邀请喝,气氛很热闹。

4
、春酒以外,还喝会酒,为什么喝会酒?怎样喝?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喝会酒

明确:第五段(学生齐读)

5
、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感悟这儿的风俗美)

(二)分析课文的内容。人情美

1
、喝酒的时候,重点写了哪些人?

明确:母亲、乡亲、“我”(并板书)

2
、琦君写人的散文都是小说化的,她非常擅长在她的散文里采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形神毕肖。同学们在课文里找出描写母亲、乡亲、“我”的句子。( 分组讨论完成)

(一组找描写母亲的句子、二组找描写乡亲的句子、三组、四组找描写“我”的句子)        

明确:一组,母亲(只要指出第几段、第几行就可)(下面的句子是否要用幻灯打出)

1)“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2)“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得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3)“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

3
、全班齐读,细细品赏,从细节描写的句子中感受母亲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明确:善良、大度、热情、慈爱

二组:乡亲

1)“花匠阿标叔助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寥寥几笔,就写出了阿标叔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2)“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看似十分随意的几笔细节描写,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是如此喜爱这小姑娘,在故乡,邻里之间是如此亲密随和、融洽温馨。

4
、乡亲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明确:淳朴、热情

5
、“我“在喝酒时是最高兴的,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三、四组同学回答。

1)“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2 “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刻画了“我”的活泼、调皮。   

3)“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4)“吃会酒,得了两条印花手帕,于是‘开心得要命’。” 

、、、、、、

6
、“我”为什么而高兴?

明确:学生讨论,然后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感悟故乡的人情美)

(三)分析课文的主题:思乡

1
  文章写了家乡事,写了家乡人,但这并不是作者写作本文的最终目的。作者的最终目的究竟何在?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通过写家乡事和家乡人来表达思乡之情。最后两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板书:思乡之情

(女同学深情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四)、教师小结(幻灯显示)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来显示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童年的回忆。其间,流淌着浓浓的思乡之情。也就是说,写春酒,就是写她自己的思乡之情。

三、迁移扩展

思乡是远离故乡的人都会产生的一种思绪,余光中的《乡愁》为什么能有这么广的影响,就是因为它道出了许多游子的心声。叶落归根,这是人之常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任何人也无法割舍的情感。许多海外游子、台湾同胞离开了故土几十年,听到家乡、祖国对他们的呼唤,毅然踏上了寻根的归途,上演了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们听说过这些感动的故事吗?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到讲台上面把你听到过的故事让全班同学分享分享。)

四、总结(幻灯显示)

琦君说过:\'人和花草树木一样,都有自己的根。\'是啊!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有谁能够忘记生养自己的故乡呢?,远离故乡的人,无论与故乡的距离有多远,总不会忘记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亲人、故乡的一切。每年春节前夕,离家的人尽管票难买、车难乘,但家还是要回的。父爱天高,母恩难报,最难忍受思乡情。这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基础。事实上,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基础,才让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一代繁衍壮大,成为伟大的民族。
五、作业:

1
、积累“思乡”的诗句。

2
、办“思乡”的黑板报。

六、播放《思乡曲》结束这一节课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相应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从引入新课开始,为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我设置情境,营造教学氛围,力图让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作者的同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让学生走近春酒、会酒,通过感知文中的故事片段,为春酒起名。接着引导学生品春酒之味,忆春酒之情,紧紧抓住生动传神、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让学生融入文本更具体地去感知作者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童年。从细节描写中品味作者的感情即“春酒味”,进而体会作者那深深的思想怀旧之情,然后让学生我手写我心诗意表达,最后在一首诗歌中结束本节课。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情境的层层深入,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课堂教学围绕“品春酒,悟乡情”这一中心任务,深入细致研读,联系生活,诗意地表达对思乡怀旧之情的理解。

二、突出主问题的巧妙设计,使得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该教学设计包括分析风俗美,分析人情美和体察思乡感情三个主要环节,紧紧相扣,步步深入,综合性强,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走近那浓郁的乡情。

三、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巧妙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入一个诗意的学习境界。一曲《思乡曲》为下文的学习铺设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