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黄慧敏     提交时间:2016-02-22    浏览数:0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

上课前,我准备了三个声源:音叉,装点红色水的玻璃杯和一个小鼓。

第一个环节,引入新课。用细棒敲击三个声源中的任何一个,让学生判别与声音对应的声源是什么物体?

很简单的道具,很普通的声音,最基本的问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效果明显!

教学进入第二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让学生先感知一下人类声音的产生,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喉头上,说一个短语,问学生是什么感觉?与不发声时进行个对比,学生能很容易想到喉头在动。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发声时鼓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杯中水面的晃动,由此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老师再次发问:还有哪些实验能得出这个结论,学生就会认真思考。最后让学生思考:音叉产生声音时,是不是也在振动?怎样看清楚这个振动,从而引出转换法的研究方法。

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用“声音传播演示仪”演示声音的传播。演示:(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2)声音能在水中传播。关于固体传播声音,让学生自己完成,耳朵贴在桌面上,用手敲击桌面,听声音的变化。此实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要注意抑制学生情绪,保持教室安静,不能误把空气传来的声音误认为是桌面传来的。然后老师拿出下个事先做好的“土电话”,介绍它的使用方法,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一下。最后通过前面这些例子,得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声音的传播速度,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查看课本提供的数据,师生共同得出几个结论: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之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最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其次,介绍信息窗,天坛回音壁,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信息窗中的信息激发学生对声学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博大精深的自然文化、声学水平的赞许和敬佩,引领学生认真学习物理学,树立科学学习文化知识的思想。

反思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

反思一:物理教学要巧用身边的器具、生活中的器材,利用坛坛罐罐做发声实验,一来实验器材学生能找到,有亲近感,做实验也不难;二来告诉学生物理就在身边,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兴趣高。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思想,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

反思二:提出问题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有问题提出,说明学生动脑子了,是对老师教学内容思考的结果。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充分张扬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互动,肯定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把物理和生活有机,自然的联系起来了,拉近物理与生活,物理与学生的距离。

反思三:声音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振动的鼓面,声音立即停止,进一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全面性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反思四:在得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时,“声音的传播演示仪”的抽气效果不太好,结论几乎是老师口说和引导出来的,缺乏实验的佐证。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