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陈庆康     提交时间:2016-01-13    浏览数:1     

 

“小数乘整数”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教学挂图创设情境,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3、能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整数乘小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掌握整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要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回忆下,我们上节课学过什么?

生:整数乘整数

师:现在大家来计算下面各题。

8×18=     15×24=     9×87=

   以前我们学习的都是整数乘整数,现在大家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小数。

 揭题并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一张教学挂图:

 。。。笔记本单价:0.8元,,小明要买3本笔记

 师: 请同学们看情景图提出问题。

 生:小明要买3本笔记要付多少元?

 师:怎样列式。

生:用0.8×3

师:你能算出“0.8×3”等于多少吗?

生:(思考一会后很兴奋站起来)老师,我能算出。

师:等于多少?

生:等于 2. 4  

师:怎么算?

1:因为8×324,所以0.8×32.40.88多了一个小数点,所有得数也一个小数点。

  师:很对。  

师:还有没有别的算法?

2:有, 因为0.880.180.1×3=240.1

        240.1就是2.4,所以0.8×3=2.4

师:也对。

3: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0.8×3,结果也是2.4

师:太对了。

(老师微笑着示意该学生坐下。)

4:老师,如果用圆角分来算,这道题是否会更容易理解,因为钱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学生红着脸,轻声问道)

5:用圆角分来算,我会,我会!(十几个学生兴奋地举起了手)

师:用圆角分来也能解这道题。(老师有些意外,按教学目标,本课是不用圆角分来算的,教材也不太提倡用圆角分方法解答,不过该老师还是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6:我说!我说……

(老师肯定的回答顿时激发了好多学生的兴趣,他们都纷纷举起了小手。)

师:同学们,关于“0.8×3”等于多少的问题,我们常用列竖式进行计算。

板书。

            0.  8        80.1

            × 3

           ------------

          2.   4         240.1

 

师:列竖式进行计算,很方便也很容易看出。

  因此说列竖式进行计算比较好!更方便一些。至于你们刚才说的用圆角分来算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去讨论。

(不少学生非常失望,很不清愿地放下了手,教学又顺着老师所设计的轨道进行下去   ………)

2、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3、交流:2.35×3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想法,说说用乘法竖式计算的过程。

4、小结:小数乘整数就是将小数扩大成整数,计算出来的积再缩小相同的倍数就行了。也就是当成整数计算,再在积合适

的位置上点上合适的小数点。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  2.8×53,  103×0.25,   让学生计算。

  2、概括总结算法。

  3、指导看书。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2题。

  五、全课总结。(略)

(评析人:吴秋英)

   本教学案例评析:

  我对本教学案例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测评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现评析如下:

   一、本案教师没有逃出教材的束缚,不会灵活处理使用教材。

   如本案例,教材里没有出现或提示过要用圆角分去计算,但教材却提倡列竖式计算,并不排斥用圆角分计算。

  建议:教师在讲完列竖式进行计算后,应逃出教材,摒弃“以本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去注重发展“以人为本”,灵活处理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同时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试着让学生用用圆角分去解,从而真正跳出教材的束缚,留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真正做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实践数学,进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数学的热情。只有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否则学生的创造之树将会枯萎、凋零,想象的翅膀也会被折断。

   二、本案教师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倾向。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和灵性。数学的教与学应该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教学”,要建立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师生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模式。

   在本案例中,教师没有做到创设较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去启发学生。如去书店等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时,学生还带着饱满的热情,可随之而来的是,热情在慢慢消耗殆尽,使得原本生动的教学变得机械繁琐,索然无味。

   建议: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理念,“一切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教学的严谨性、科学性。

   三、本案教师没有尊重学生,没有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

   学生情不自禁发表出来的意见,往往就是灵感和智慧火花的闪现。教师要及时捕捉并抓住不放,要用热情去鼓励这些瞬间即逝的“思维火花”,同时要以敏锐的智慧、以“小火花做大文章”,要用满身的热情去呵护它,努力去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阐述个人的评价意见,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进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在本案例中,学生在会用列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用用圆角分计算更合适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他们看来,圆角分是日常生活常看到的,比这道题用列竖式进行计算更合适更简单些,这也是学生创新的成果,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就会被抹杀。

   建议:教师应是充当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点火者,而不是灭火者。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及“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改的理念,由于学生在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上都存在差异,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不一样,学习方法也不一样,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客观性,尊重他们的选择,尊重他们独立思考的成果,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本案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及时调整课堂预定目标。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而教学设计则是一个静态过程。在本案例中教师为了不折不扣地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就轻意用一句“课后讨论”的话。剥夺了学生一次自主探索的机会。

    由此可知,该教师在课堂上考虑的只是怎样上完这堂课,而不是去考虑如何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和表现。这是不符合新课改理念的。

   建议: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真正从绝对支配者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时间、空间和资源,努力抓住课堂上那些稍纵即逝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课堂预设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中排除了困惑,从而学到新知识。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优点:

 1,用复习导入,激活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为后面的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2.利用教学挂图,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问题情境”,在活动中,让学生说说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数学问题就从学生的口中提出来,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整体设计完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

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计算的能力。

5、同时练习题合理,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总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信心不足,因此还不够放手。

2 课堂回答问题没有顾及到全体学生,有包办的趋向。

3、教师没有逃出教材的束缚,不会灵活处理使用教材。

4 、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倾向。

5 、没有尊重学生,没有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

6 、没有及时调整课堂预定目标。

。。。

  

   我经过再三斟酌,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测评进行了认真改正,我感觉课堂上应尽量抓住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要逃出教材的束缚,灵活处理使用教材。要尊重学生,及时捕捉学生的创新火花,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许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出来。。。。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