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谢爱军     提交时间:2016-01-14    浏览数:0     

   素质教育强调启发性、自主性和互动性,强调能力的培养,传统历史教学枯燥的说教、填鸭式灌输、原始教育教学手段等已不再受到学生欢迎,所以,教师如何把历史教“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何把历史教“活”?我认为首先应该在教材上做文章,把教材用“活”,让学生不再“读死书”。在此,我以《中国历史》初中一、二年级教学实践为例,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体会:                    

一、巧用目录,建立知识的框架性

每个学科都有一个知识框架,对历史来说,它的框架就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线索,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重要人物的功过等。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的目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并掌握历史知识的基本结构和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谱”。这样,知识学得再多,学生心中也自有条理,知识也不容易混淆。

新教材的目录多用简洁的文字直接切入话题,每课篇名就是本课历史知识的缩影。教师巧用目录和篇名穿针引线,就能向学生勾勒出某个历史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征,突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适应新教材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要求。

    二、善用“引言”,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新教材每课前都有一段恰当的“引言”。有的是联系旧课,导入新课;有的是对一段历史进行简要的概括;有的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精彩的“引言”,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课“引言”导入新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讲授新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引言”,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历史知识,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这是适应新教材对历史能力的要求的,也是与高考注重能力考查相接轨的。

    三、妙用图片,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儿童的思维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的图片: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的历史事件、精美的艺术作品等。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恰当的指导学生赏析图片,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让课堂趣味横生,也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记忆。如在讲解“长征”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书上的插图“大渡河”、“泸定桥”等等,给学生穿插其中的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长征的艰辛和不易。

   四、选用“引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引文或引语,是原始史料,常言说论从史出。教材里的引文或引语就是立论的依据,这些历史典籍、哲人妙语、优秀诗歌、流传民谣等,不仅具有思想教育意义,还为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提供了可靠依据。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它,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材料、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如初中历史第二册唐朝历史部分,引用了唐太宗的两句原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前者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政治意识,后者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经过教师的仔细讲解,学生对唐太宗的政治观点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贞观之治”的出现也觉得理所当然了。

另外,有些引文或“引语”还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的理想材料。如古今中外贤德人士的名言,就会对学生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像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等等。这些蕴涵丰富哲理的语言一定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

    五、选用小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除正文外,教材还精选了大量的小字阅读材料。有的是对某个历史事件的具体介绍;有的是富有思想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有的是对历史人物的生平简介……这些材料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阐述具体、富有情趣,对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加深理解、拓宽思考空间、扩展知识面的作用不可小视。

    如讲到唐朝丝织品时,不妨利用小字幽默一下:一位阿拉伯商人透过五层丝绸衣服看到唐朝官员胸口的黑痣。虽是笑谈,却使学生对枯燥的经济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唐代高超的丝织水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六、灵活处理课后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教材课后练习题以选择、问答、活动建议三种主观性题型为主,充分体现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其中,活动建议最具特色:题型灵活、形式新颖。包括编制大事年表、故事交流、调查访问、参观名胜古迹、历史人物评价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亲身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无法保证每次活动都能实施,因此,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当地历史、人文环境,灵活处理课后练习题,力争每学期组织23次活动课,使学生亲自参与到历史的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培养历史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也要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文化和教育价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历史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能力,获得发展,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习解决问题;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所以,要教活初中历史,首先就必须要转变观念,让学生不再“死读书”。“用活教材”——是教活初中历史的关键所在。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自愿、自乐的过程。这样,“素质教育”的口号才没有空喊。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