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狄玉琴     提交时间:2016-02-27    浏览数:0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的确定: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神经调节与动物的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动物复杂生命活动的调节,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

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和差异。

2、能力目标

通过实例的剖析,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图片或动画材料的解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设疑、提问、讨论、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等知识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兴奋的传导”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层层设疑,步步追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学、思考、分析、讨论,然后得出正确结论。并在此充分运用多媒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借助于它们的直观、形象、动态等多种功能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三、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

四、教学实施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重点了解了激素对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所起的调节作用。事实上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

  [新授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或许有这样的经历:一不小心,手碰到了细铁钉、碎玻璃。这时我们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手?(生:先缩手。)对!人体在神经调节的作用下,能迅速而又准确地作出反应,而完成缩手动作和人产生痛觉为什么有一个时间差?同学们不妨带着这个问题来共同学习《神经调节》。这一部分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有:(投影)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调节    

兴奋的传导  

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这一课时我们先共同学习前两项内容。请同学们结合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阅读教材P88第一部分内容,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投影)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什么叫反射?反射有哪两种类型?二者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

(阅读后由几位同学分别回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 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体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2]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获得途径不同:非条件反射是一生下来就有的,通过

   遗传而获得的先天性反射,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哭、就会吮吸母乳 等;而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 训练  逐渐形成的的后天性反射,如 老马识途、望梅止渴等 。)

  很好!回答得很全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动物的反射活动图片(投影)

(同学们有滋有味地看着图片)黑猩猩见到天花板上悬持着的香蕉,就想拿来吃,这属于什么反射?为什么?(非条件反射,见到食物就想吃,这是与生俱来的。)很好!它在够不着时搬起木箱来垫脚,这一举动就是在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就是一种……(条件反射!)对!那么上述反射活动的进行,完成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呢?(投影相关图片及问题:)

A_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        B_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        

C_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        D_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       

E____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__        

(学生回答略)

  在上述反射弧结构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既有在神经纤维上进行的,也有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进行的。同学们回忆一下神经元的结构。(投影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并作归纳。)

  我们首先来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情况。(展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Flash课件,并利用教材插图分析。)        

(1)       神经纤维在未受刺激时,电位在膜内为,膜外为,即为“外正内负”;见下图:

2)在受到刺激后,于刺激位点上的膜内为 ,膜外为 ,即兴奋部位为“外负内正”,而神经纤维的其他未兴奋部位仍为“外正内负”,这样产生了电位差,形成了局部  电流。

 [提问]:请联系物理的电学知识思考:兴奋传导时,局部电流在膜内外的流动方向是怎样?(答:在膜内是由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流动,在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向兴奋部位流动。)

很好!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就这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形成局部电流的方式迅速地进行传导,而且这种传导可以是双向的。那么,当兴奋传导到相邻两神经元时,是如何由前一个神经元传导到后一个神经元的呢?先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89有关“细胞间的传导”这一部分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突触?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突触小体中存在的线粒体有什么作用?

3)突触小泡的产生与细胞中的哪一种细胞器有关?

(答:[1]突触是指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它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的;[2] 线粒体能为神经元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3]突触小泡的产生与高尔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投影突触结构示意图,介绍:)

神经冲动传导到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时,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 小体,其中的突触小泡经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突触间隙,后者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由于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 ,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所以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

[思考]: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相比较,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有哪些特点?(答: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是单向的,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教师启发)除了兴奋传导方向上的区别,在兴奋传导速度上有无差异呢?

  (对比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兴奋在细胞间的传导是化学递质由突触小泡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再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兴奋传导速度慢;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形成了局部电流,以电信号形式传导,速度相当快。)

[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回过来再思考课前提出的问题:

  “手指被刺时,为什么先缩手,然后才感觉到疼?完成缩手动作和人产生痛觉为什么有一个时间差?”

    根据本课所学知识,我们不难看出: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传导所需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其中所含突触的数目多少。联系反射弧结构图可知:完成缩手反射一般只需经过两个突触;而兴奋由痛觉感受器产生后,上传到大脑皮层相关的感觉中枢,则要经过多个突触,兴奋传导所需的时间相对而言要长一些!

(投影例题)

五、案例反思:

    本课以问题“一不小心,手碰到了细铁钉、碎玻璃。这时我们先感觉到疼,还是先缩手?”设置了教学的问题情境,并以此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线,激发学生质疑、思考、探寻、领悟,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也重视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注意引导学生列举身边的实例并进行分析,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有收有放,有分有总,便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