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雷     提交时间:2016-01-15    浏览数:0     

《周处》教学案例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能有所成就。 
2、学习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的特点。 
3、体会怎样“把书读厚,把书读薄”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设想: 
本课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为预习理解课,其目标有二,一是掌握文言字、词;二是理解课文大意,提出疑问,为课文的感悟创新作准备。本教案是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介绍周处生平,引起学生共鸣。 
处仕晋,为御使中丞,多所弹纠,氐人齐万年反,乃 令处距万年。伏波孙秀欲表处母老,处曰:“忠孝之道,安能两全?”乃进战,斩首万计。弦绝弓尽,左右劝退,处曰:“此是吾授命之日。”遂战而没。 ----《晋阳秋》 
周处,晋之名将,忠勇两全,读了上则短文,大家都为他的勇敢所感动,那么,周处是怎样成为这样的大英雄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 
二、学生齐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三、学生置疑:同学们初读了课文,请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师生共同释疑。 
四、亮点探寻: 
(一)、对“凶强侠气”进行探讨。 
(1) 问题提出:周处年少时在人们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为什么是这样? 
(2) 思维拓展:你能根据平时积累,具体设计一个情节来阐释“凶强侠气”吗? 
通过此问设计,其目的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教给学生把书读厚的学习方法。 
(3) 探寻: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凶强”又要写他“侠气” 
(二)、对“杀虎斩蛟”进行探讨 
(1) 问题提出:乡人为什么要“或说处‘杀虎斩蛟’”? 
(2) 思维拓展:请补充周处杀虎斩蛟的详细过程,说得越惊险越好。 
(3) 探寻:乡里为什么要“更相庆”?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对“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进行探讨。 
(1)、周处为什么能成为“忠臣孝子”? 
(2)、通过学习周处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四)、本文虽只有192字,但却写得一波三折,峰回路转,请分析其作用。 
探究学习: 
文章开篇介绍周处“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后,接下来本该直接写他如何为害乡里,可作者却将笔锋一转,谈虎说蛟。乡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际上是一个圈套,这是文意的再转。乡人希望三横余其一,不料三害皆除,是三转。处竟杀蚊而出是四转。乡里不庆贺周处凯旋,而庆贺他的死亡是五转。周处对此不恼不怒,由此产生悔改之意是六转。寻陆机,陆机不在,是七转。清河在是八转。周处想悔改却又担心无所成是九转。清河再劝是十转。文章真可谓“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句字变。”(刘大櫆《论文偶记》)如此曲折变化,摇曳多姿,引人人胜。 
(五)、为什么课文对周处为害乡里写得简而虚,而对他杀虎斩蛟、自悔自改却写得繁而实?探究学习: 
这是由文章的立意所决定的,本文是一则名人轶事。它意在表现周处的改过自新,彰扬他的自改自励的精神,并借陆云的话阐述了“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而并非展示周处的恶行。周处为害乡里,只是作为表现周处的反衬之笔。 
五、教师引导: 
把书读厚,是补充书中的情节,对书进行评介,仅达到这一步是不够的,书读厚了我们能记住它吗?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吗?这就要求我们把书读薄。所谓把书读薄,就是要善于及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指导归纳总结的方法。 
(1)、找出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并把它整理到笔记本上; 
(2)、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的字词、通假字等。 
(3)、整理文章结构,归纳文章中心。文章的启示。 
(4)、体会文章结构特点、语言特色。 
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方法下课后对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六、教师总结: 
“ 知耻而后勇”,周处这个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的,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改正自己的缺点,还总是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天生愚笨呢?这一句名言吧:“人患志之不立。”努力去开创自己的美好人生吧! 
七、作业:整理本课知识要点。

 
教学评价: 
抓亮点、拓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新教材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在古代文言文的教学中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我想通过抓课文亮点,通过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创新能力得以培养。那么什么是亮点?如何抓亮点? 
所谓亮点,是指课文中学生思维的拓展点,它含蓄而简练,适合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它是课文特色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它的探讨,就能使学生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它是一篇文章的“文眼”。《周处》一课的亮点,我认为有这样几处,一是“凶强侠气”,因为它既照应了为乡里所患,又是周处改过自新的内因;同时它有足够的让学生联想思维展开的空间。二是陆云的话,它既是周处改过自新的直接原因,也是作者写作意图的体现,学生通过它就可以同作者进行交流受到启示。 
三是本文一波三折的写作技巧,通过它就可以使学生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 
发现了亮点,就要围绕亮点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能调动起来,这一方面决定于学生的素质,另一方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这就不在本文中探讨了。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