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廖金秀     提交时间:2016-01-16    浏览数:0     

第15课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简述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八·一九”事件;归纳什么是“匈牙利模式”;初步认识东欧剧变的实质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提高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主要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内因和外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方法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力量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它只是表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2.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对帝国主义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要保持高度警惕;

3.总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历史经验教训,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中国必将“和平崛起”。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经验教训。

课 型

新课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有关新闻图片。教师提供网址:

www.google.com

www.baibu.com

www.freehistory.net 

www.epicbook.com

www.worldpress.com.cn 

提供参考书目《现代国际关系》、《当代世界》、《外国历史大事记》。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 具

投影仪、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仪展示学生收集的一组图片:《柏林墙被撤除》、《德国实现统一》、《1989年布拉格街头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戈尔巴乔夫的电视讲话》、《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飘然而下》等,并请同学对图片进行简单介绍。

师:这些图片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出现的镜头,在这之后,东欧和苏联等国家的社会性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我们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要的启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样的历史教训呢?让我们一起循着历史的脚印去探讨吧。

(多媒体显示课题:第3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第三个目标。)

目标一: 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和中国改革的内容及结果

   目标二:东欧剧变的概况、实质及原因

   目标三:苏联解体的过程、影响及原因

(老师给出第四个目标)

目标四: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本课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四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和小组适时进行指导。)

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解决目标一:

师: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苏联和东欧各国为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虽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那么,这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何成败之处,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相比有什么不同呢?首先,我们来了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多媒体显示) 

1.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多媒体显示)

师:赫鲁晓夫是积极倡导改革的苏联第一任领导人,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先行者。(多媒体展示赫鲁晓夫的图片)

那么,他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肯定,并用多媒体显示:“原因:克服斯大林时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弊端,发展苏联经济”。)

师:赫鲁晓夫改革比较全面,但影响较大的措施是什么呢?这些措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了吗?

(学生可能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肯定之后作简单补充,并展示):农业方面,为改变落后状况,赫鲁晓夫先是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后又大力开垦荒地、大种玉米,由于在短时间内采取“一刀切”的办法,结果又走向了反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工业方面,将中央权利下放给了地方,削弱了中央集权,但企业仍没有权力,只是换了一个“婆婆”,后来,又陆续收回。这些措施没有真正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此时赫鲁晓夫还盲目地提出15年人均产品产量赶超美国的过高目标,结果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不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也没有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弊端。

师: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相继进行了改革,其中,匈牙利的改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多媒体显示:2匈牙利改革)  那么匈牙利改革的内容和结果又是如何呢?什么是“匈牙利模式”呢?

学生回答)

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作简单补充说明:从1968年元旦开始,匈牙利在全国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国家计划只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主要比例,取消下达企业的指令性指标;将国家投资预算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第二,改革价格和工资制度。实行三种价格,即固定价格、浮动价格和自由价格,并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优劣实行部分工资浮动。第三,允许雇工5人以内的私人小企业的发展。此次改革比较顺利,匈牙利经济发展平稳,市场比较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这个时期是匈牙利发展的“黄金时期”,匈牙利一度被称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这种稳健的改革被称为“匈牙利模式”。(多媒体显示:“匈牙利模式”)  但后来改革几经反复,由于20世纪70年代大量借外债,到20世纪80年代匈牙利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

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但总体成效不大,由于国内国外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造成国内经济形势恶化,执政的共产党威信下降。

师:中国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也进行了改革,(多媒体显示:3.中国改革)但改革的结果与苏联、东欧各国改革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请同学谈谈其原因。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会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回答):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虽然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却暴露了很多问题和矛盾,造成国内局势恶化;而中国的改革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种经济的高速发展被称为“世界经济的奇迹”,原因就在于中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师肯定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补充: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有成有败,并非一无是处,中国改革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我们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决目标二

    二、东欧剧变(多媒体显示)

1.概况  1989-1990年(多媒体显示)

师:请同学们说说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1989年到1990年间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概括说明。)

师: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最先发生剧变的是波兰,以瓦文萨为首的团结工会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下不断挑起罢工,导致局势动荡,最终在大选中打败波兰统一工人党,组织政府。团结工会的上台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多媒体展示波兰剧变中的图片)。此外,在罗马尼亚、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多媒体再次展示《柏林墙被撤除》、《德国实现统一》、《1989年布拉格街头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等学生收集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师:在1989年后的一年内,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执政40多年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在军事上纷纷加入北约。剧变后,东欧各国将国名中的“社会主义”和“人民”的字样去掉,更换为新的国名(请学生阅读教材《东欧国家更名简表》),宣称不再信仰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已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请学生阅读教材中《东欧剧变后的地图》,并仔细对照剧变前后东欧各国版图的变化。)

    2.实质(多媒体显示)

   (学生思考后作答,教师进行强调,并用多媒体展示:“实质: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3.原因(多媒体显示)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多媒体展出钱其琛谈话

“这些事情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情况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钱其琛外长在回答《世界知识》杂志记者问题时谈话内容

(学生根据材料的内容对东欧剧变的原因展开讨论。教师提示学生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在学生讨论后,让学生进行概括,教师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师:第一,内部原因。包括两个方面:(1)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甚至领导人的任命和更替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强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它保持一致,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种盲目照搬苏联模式,背离了各自的具体国情,因而产生了许多错误和问题;(2)在经济上,大多数国家发展缓慢,改革成效不大,同西欧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经济困难导致经济危机,诱发政治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政治上,由于严重破坏了民主和法制,东欧各国的党和政府脱离了群众。第二,外部原因。也包括两个因素:(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给东欧国家松绑,他的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推动了东欧各党的改组、分裂和蜕变;(2)西方因素。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和意识形态渗透等各种手段诱压东欧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东欧国家的剧变,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外因关系和理论联系实际等角度去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最根本的因素是他们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解决目标三
    
(多媒体出示:三、苏联解体  

1.过程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开始 (多媒体显示)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苏联的政治经济形势出现恶化。19853月,戈尔巴乔夫担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从此,苏联开始按照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他首先进行的是经济改革,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转而进行政治改革。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公开性。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和苛刻谴责,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年,苏联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苏共党内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从此,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危机不为加深。(多媒体显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多党制  政治多元化)

2)八·一九事件  1991819日(多媒体显示)

在苏联即将要被改成一个松散邦联的情况下,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为控制局势,发动了“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了国家大权。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质变。各共和国分离势力急剧增长,纷纷宣布独立。

3独联体的成立和苏联正式解体    199112月 (多媒体显示)

199112月,叶利钦与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宣布苏联已不复存在。19911221日,原苏联11个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在哈萨克首府阿拉木图签署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的协定书》(即《阿拉木图声明》),宣布苏联已不复存在,苏联总统的设置已停止,由俄罗斯代替苏联占有联合国安理会席位。12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多媒体展示图片:戈尔巴乔夫的电视讲话》、《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飘然而下)。至此,社会主义的苏联经历了69年之后正式解体。(多媒体显示:《阿拉木图声明》 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

(多媒体出示苏联解体前后的两幅地图,请学生仔细进行对照,并能在地图中准确地找到苏联解体后属于“独联体”的12个国家。)

2.影响 (多媒体显示)

(先由学生思考回答,然后教师进行简单总结)

师: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是个严重的打击,使得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伟大运动的终结,苏联解体仅仅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时,仍有如中国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自己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3.原因  (多媒体显示)

师:由列宁创建的、拥有1900万成员的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的苏联的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起世人的议论和深思。那么,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分组进行讨论, 在同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单概括,并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

师:1)历史原因。苏联从2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体制上有许多弊端,政策上也有许多错误。斯大林时期经济方面的缺点是:过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另外,一贯侧重发展重工业,导致农、轻、重比例失调;政治方面的缺点:权力高度集中,个人崇拜严重,党政不分,缺少群众监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尽管从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上台起,苏联几任领导人都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但成效甚微。进入20世纪80年代,长期积累的经济恶果导致苏联经济急剧恶化。由于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并且逐步激化。 (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3)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例如,为了鼓励新思维的内部演变政策,西方给予苏联某些好处,以达到稳住苏联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继续鼓励苏联民族主义分子闹独立搞分裂,以达到最终肢解苏联的目的。

解决目标四:

   (多媒体显示:四、历史教训)

(在同学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简单归纳,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

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的历史教训是:(1)要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2)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把经济搞上去,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3)必须不断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7)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生有其他言之有理的,也一并加入。)

教师总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得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受到了很大挫折。但我们知道,从历史上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是在波澜起伏中前进的。每一次大的挫折,带来的必然是一次大的反思,随后必然是一个大的发展。如果把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放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历史长河中去考察,可以推测,这只不过是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的又一个曲折,它将激励人们在新的探索中将这一实践推向新的高潮。

五、综合实践

   请同学们用35分钟时间回顾本课的基本知识。

检测与探究:

1.斯大林逝世后,首先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   

A.波兰       B匈牙利

   C捷克        D罗马尼亚

3.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国家先后进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B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C稳定苏联、东欧动荡局面的需要 

 D为了摆脱日益沉重的外债负担

4.东欧剧变主要是指(      

      A国家名称变了 

B国家的版图变了 

C社会的首都变了

D国家的性质变化了

5.戈尔巴乔夫提出的社会主义是所谓(   

A自由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B和平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D科学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6.一位游客在1970年和2000年两次沿着欧洲多瑙河旅游。他发现所经历的国家名称有所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

1)你能说说这个变化具体是什么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3)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从变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训?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