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邱怀亮     提交时间:2016-01-24    浏览数:2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物理 十四章第一节压强

作者及工作单位

邱怀亮  江西省贵溪市塘湾中学  

教材分析

本章初中力学内容的重点知识,而压强概念又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学生解释一些自然现象中经常用到,也是学生以后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浮力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以探究式学习方式和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采取分析现象,找出原因,提出猜想,进行实验验证猜想的研究方法,从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学情分析

在本节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学习的认知基础;控制变量、比值定义、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有所涉及,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方法基础。另外,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于本节内容所学习的压力,因有了“压力大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和“压力等于重力”的误区,这也就成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压强的概念;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

  ·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

  ·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

  ·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技能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学习下定义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⑴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⑵让学生同时按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⑶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按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为什么按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交流评估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

 

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大胆猜想并交流

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概念

 

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压强的概念:

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5.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

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理解基础上记忆。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感悟。

 

 

学生独立解答。

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

 

 

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指导生活

 

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3.小游戏:全体起立,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

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

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畅谈收获系统升华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

 

课件展示汽车超载、桥梁倒塌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书设计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2:压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

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2)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二:压强

1: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定义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4:符号:压强P,压力F,受力面积S

5:单位:压强Pa,压力N,受力面积

6: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听课认真程度、动手能力、提问、回答问题、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全方位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反思

压强是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它不仅贯穿本章的学习,还是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浮力的基础。所以压强的概念在初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压强的概念。

为了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本课的教学结构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部分采取了科学探究和演示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第二个部分引入了压强的概念,在引入压强概念时,通过比较速度的定义方法,让学生运用比值定义法给压强下定义,让学生自主得出,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个部分,则通过对日常事例的分析,得出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使物理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落实“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

不足之处:课中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还不够,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存在不足。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