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何智林     提交时间:2016-01-21    浏览数:0     

教学案例一:

    这是《最后一课》的第一个教时,学生已经预读课文,了解过课文故事中的背景。

第一个教学环节:阅读,思考。(15分钟)

思考题: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15分钟,并拟出发言要点。(学生活动)

第二个教学环节:讨论,朗读。(30分钟)

1)、学生发言,认为韩麦尔先生:

①是一个可怜的人②是一个原先不大负责的人③是一个严厉的人④是一个普通的人⑤是个温和而严肃的人⑥是一个有勇气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个爱国的人⑨是一个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2)、教师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结合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3)、讨论,点拨。

作者为什么样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英雄”,而让他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教师点拨:正因为普通,韩麦尔先生才能够代表千万的法国人,他那热烈深沉的爱国情感,才能被理解成是所有法国大众所具有的,才能使这篇小说所表现的成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共同心声……

 反思:我这次教学设计尽可能使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是成功有效的。感觉挺不错的。体现在以下几点。

1)切入的角度好。教师扣往作品“一点两线”(“最后一课”的激情点和两个人物的思想发展线)这一艺术构思,开课便切入到一个主要人物身上,一线以串珠,相当成功地拎起了一连串的教学内容。环节的设计清晰、简洁、集中、符合学习的认知。

2)讲析的角度好。教师变逐段讲析为选点突破,将选点突破设计成多角度透视。通过“韩麦尔”这个点,不仅立体地多侧面地透视到人物的方方面面,还透视到课文的人物塑造艺术、结构艺术,主题表达艺术。这又是一个角度的“一线以串珠”。在设计教学内容和布置学习任务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可选择的层次性任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便是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3) 问题的设计好。指向文本本身,指向作品的主题思想,照顾整体,问题聚会疑难的内容,空白之处,问题有导向、激疑、开发激发思维的作用。

(4)控制的角度好。教师设计的线条明晰,引导学生从三个侧面理解人物形象。对初一的孩子们来说,这叫适度。从教师把握的讨论内容看,具有相当的精度,从教学内容来看,有着较大的浓度。整个教例显得丰满、流畅,对“韩麦尔”的讨论联结着每一个教学步骤,这也是“一线以串珠”。

 

教学案例二:

教《湖心亭看雪》这课时,提问对“痴”字的理解。并找出课文句子来分析。这一提问法能不动声色地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

教《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我模仿钱梦龙老师的提问教学法。请问本文共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的年龄身份怎样?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难么?其中有两个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差不多,我们一起读,看两人的态度究竟一样不一样。通过阅读,找出课文相关的语分析对课文的内容写法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

反思:因为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跟老愚公一起去移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的提问,极具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提问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如钱老师上这篇课文的第二个问题:愚公究竟笨不笨。老师要求学生从课文里找出依据。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动思想机器,有了碰撞就会有深入的思考。

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的掌握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上课氛围不太活跃。应该多设计些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