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陈红梅     提交时间:2016-01-31    浏览数:0     

 

研修结业成果

江西省进贤县民和三小   陈红梅

自从参加网络研修以来,我在数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首先,网络研修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我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

其次,网络研修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以前专家传经送宝,或教师学习交流要“走出去,请进来”颇费一番周折,也难于满足到各地学习的强烈需求。如今却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图”!网上研修,一下子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时空之间的连线,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上学习、交流,和众多的学友虽不“面对面”却已“心连心”,真可谓为是,妙不可言,乐在其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网络研修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学员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自身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

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先进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评论和提交的一份份的班级作业和班级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的人生,无限的风景!

下面我就平时教研中遇到的一个案例,说说自己的看法。

 

关注学生的的学习起点

走进课堂,我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明明知道却装作不知道,懂装不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并非是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下面我对“5的乘法口诀”三个不同的教学实例进行比较分析,就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片断一]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在白纸上描出自己的小手。(学生描手,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根手指?

1510152025

2:用乘法数。(教师马上打断说:我们还没学过)

3102025

(教师带学生一起55个的数,并板书:510152025

师:这样55个加太麻烦,所以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新办法。(揭题:“5的乘法口诀”)

二、教学新课

师:15算式怎样表示?

生:1×5=5,5×1=5(师板书)

师: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生:1 个人55

师:1 个人55可以编一句乘法口决。(板书:一五得五)

师:一五得五表示什么意思?

生:1 个人55

师:那算2只手的手指根数,怎么列式?

[片断二]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举起双手,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

生:两只手有几根手指头?

二、教学新课

师:怎么列式?

生:5+5=102×5=105×2=10。(师板书)

师:“525×2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生答)

师:“10”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1:数的。

25+5=10

师:看这个算式?想哪一句口决?

生:二五一十。

师:表示什么意思?

生:25相加。

师:加上老师的一只手呢?

生:三五十五。

师:算式怎么列?表示什么意思

生:3×5=155×3=15,表示35相加。

师:想象一下,4只手、5只手呢?口决怎么编?算式怎么写?(看书填)

[片断三]

一、    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乘法口决吗?

1:(琅琅上口)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2:七七四十九、九九八十一。

师:你怎么会那么多乘法口决?

生:爸爸妈妈教我的,铅笔盒上看的……

(师揭题:“5的乘法口决”)

二、教学新课

师:5的乘法口决谁会背?

(学生很流利地从一五得五背到五五二十五)

师:背得太快了,慢一些。(师板书口决)

师:(指着“二五一十”这句)表示什么意思?

生:2510

师:谁能用棋子演示出来?(两个学生演示摆)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5颗,摆2行。

师:表示什么意思?(生说师板书:25相加)

师:“一十”是什么意思?

生:一个10

师:现在请同桌合作,挑选一至两句口决,摆出棋子,写出算式。(学生活动,反馈)……

[评析]5的乘法口诀”是一节非常传统的但又比较难上的课,绝大多数教师一般都是按照“创设几个5的生活情境→列出5的乘法算式、说意义→编口决→巩固5的乘法口诀”这样的顺序进行教学的,片段一就是如此。这样的教学最大的缺憾是忽略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尽管教师精心创设了形象化的生活情境,但整个设计还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状态熟视无睹,甚至学生说出可以用乘法算,教师却急于回避,让学生“懂装不懂”。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真是应了“心中有书、目中无人”这句话。

与片段一相比较,片段二似乎已经关注到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但由于没有进行充分的估计,还是落入了以上“固定四步曲”的教学顺序中,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片段三最难可贵的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关注了学生的学习状态。考虑到部分学生已能熟练地背九九乘法口决中的部分口决,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调整了教学顺序,把“编出5的乘法口决”这一环节提前,上课一开始就通过师生谈话,很自然地引导学生背出五句5的乘法口决,教师规范板书。然后教师又挑选“二五一十”这一句,采用语文教学中的“倒叙法”,从口决中引出口决表示的意义即“二五一十表示25相加”。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引导学生用棋子摆出口决定表示的意义。这种从口决→意义→情境的教学策略真正体现了“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落实在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最后教师以“放”的形式要求学生同桌合作,挑选一至两句口决,摆出棋子,写出算式。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真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体会与思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一相情愿设计教学过程。因此要真正体现主体意识,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重新认识学生。从以上成功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教师该如何充分估计和了解学生的这些已有积累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十分关键。

2、要从学生出发去备课。为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之前不妨认真思考和了解:关于这个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正如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3、要善于取舍教学环节,调整教学顺序。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路安排教学顺序。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