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李红霞     提交时间:2016-01-24    浏览数:3     

很有幸参加这次小学品德培训,虽然在学习中有时因网络的问题,作业做好了教不出去,在学习中视频无法播放而苦苦等待„„但最终还是学完了全部所选的课程。
通过对七门课程的学习培训,我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定,对不同性格,不同生活体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态度,不能一概而论;对学生应多些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在教学中,适时的鼓励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随之转变;合作学习能使学生明确自我职责,能使学生“动起来”,要使学生“动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恰当的引导,尽量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达到知识的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共同提高,而不是“单干”。有句话说的很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就会被动的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成机械式的学习,学生在没有兴趣中学习知识,会是什么样的学习结果,可想而知,那将是:厌烦、心不在焉,敷衍了事,达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通过对“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小学‘品生’、‘品社’课应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应多照顾学生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理解为目的,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也就是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设置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不能高高在上,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学生,而应是平等的、和谐的、朋友式的学教关系,学生在朋友式的学习中,无所顾忌、畅所欲言,既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又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下得到感染。
总之,通过专家的讲评及对各课程的文字学习结合教学实际,这次网络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虽然有时因网络问题,作业没法正常提交,在学习中有所烦恼,但是却磨练我的意志。我的打字速度在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学方式及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希望这样的培训多多开展。

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不要盲目奉行“拿来主义”,绝不能在课堂教学上死搬硬套。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随之发生转变。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一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极容易把很多的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我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品德与社会》也不应该是完全的“唱游” 课、“游戏” 课、“美术”课、“舞蹈”课。二是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但也容易让教师“照葫芦画瓢”,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与社会》课十分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学的重构与创新。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