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张小汉     提交时间:2016-01-25    浏览数:0     

关于中国区域地理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中的优点和不足

 

中国区域地理教学中常常会出现孤立地讲述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等等地理要素,罗

列事物、

堆砌地名的现象等不足之处。

这种忽略地理事物之间的综合联系,

不重视认识地理

原理和规律的“八股”式教学,是很难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为改变这种状况,

我尝试了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突出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揭示各地理

 

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建立人地关系结构网络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操作方法和教学要点

 

 

教材处理和教学内容设计

 

 

(1)

抓住主导因素,突出区域特征

 

 

一般情况下一个区域的特征是以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作为基础的。

故而往往从这里入手,

按照各地理要素间的逻辑关系,

在区域的各个特征中,

找出最具本质

(即其他特征是由此而

引发)的和最具特色(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并以此追寻出主导因素。如西

北地区:教材是由“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我国

 

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灌溉农业”

“地

下宝藏”和“主要交通路线”五部分组成的。按照自然特征对农牧

 

业和交通运输的影响分

析,

“气候干旱”应是本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

“深居内陆”是形成区域特征的主导因素。

 

 

(2)

理清知识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明确了区域的主导因素和区域特征后,就要按照区域地理的综合性,找出自然地理环境

各要素间、经济地

 

理各生产部门间以及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个

相关的知识系列。

 

 

 

 

 

2.

教法选择和教学过程要求

 

 

(1)

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

 

 

首先要以充实的地理事实材料为依据,使地理知识“理”性的认识建立在足够丰富的感

性知识基础之上。为此要充分运用文字、数据、表格、图象等资料,以及投影、录像、电脑

动画等先进的教学手段。

 

 

(2)

设置层层递进的课堂提问

 

区域地理知识点、线、网的建立,实际上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三个步骤,这里还必须

有教师启发引导的

 

连续性问题。它是控制学生思路,训练逻辑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的极重

要环节。问题的设置应将整体教学内容

 

串联,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问题的切

入既可由基本点出发,推衍出相关的知识,也可以逆向联系

 

,追本溯源。

 

 

丰富的资料与精心的设问,往往前后呼应,相辅相成,使学生形成一种在地理事实基础

上的感知、

理解、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式学习。如: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及影响下的农

业生产,就是通过一系列资料与问题逐步得出的。

 

 

(3)

实施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区域地理丰富的内容还决定教学方法的多样和课堂活动形式的不同,其中尤以学生的动

脑、动手、动口能

 

力的训练和培养最为重要,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

动性和创造性。如:区域位置和地理事

 

物的分布应进行读图填图的训练;分析综合地理事

物特征和成因可采用分组讨论;

探讨区域发展的方向、

途径等等。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

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增长能力、树立观念。

 

 

(4)

教给学生地理思维的方法

 

 

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整理归类,纳入他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原

有的知识系统就是

 

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即只有懂

“理”

才能晓

“地”

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学科的

 

 

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运用知识结构去分析解

 

决问题。

 

 

(5)

采用纲要信号的板书结构

 

 

这种板书一般可分为文字框架式和图象符号式两种。如图示的中国农业,是以图像符号

表明我国三大农业区的自然条件、经营方式、

作物种类、

优良畜种等方面的知识,

是在学习

完中国分区地理后复习中使用的。课堂上边复习边画,形象直观、

高度概括,

收到了事半功

倍的效果

 

 

 

(6)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

 

 

前面已经谈及,学习区域地理不仅是掌握区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资

源观、环境观、人口观,懂得协调区域持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因此每学习一

个区域,都要以人地关系为中心线索

 

,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分

析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是否协调,评价人类活动是否合理,注意从中借鉴

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探讨促进区域发展的措施和途径。

 

 

二、教学意义与优势

 

 

实施上述区域地理人地关系结构教学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利于学生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人地关系的结构教学贯穿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查

阅整理资料、建立点线网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利用图表的技能和分析、归

纳、综合、概括等罗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

 

 

3.

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和陶冶。人地关系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结构网络的建立,使学

生自始至终受到爱

 

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资源、人口、环境观的教育。通过

评价、

分析区域问题和发展途径,

更能使学生从小树立人与环境相互协调,

走可持续发展道

路的信念。

 

 

4.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程度之深,范围

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5.

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区域地理知识的系统、简化,板书的条理、精炼,使学生理

解得快,记忆得牢,

同时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而知识容量和深度却大大增加,

明显提高

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时间一般可缩短到原来的

2/3

甚至

1/2

。实验班的学生平均成绩由

70

分左右提高到

80

分以上。

 

 

6.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之

内涵,找出诸地理

 

要素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科学精致的板书。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促进教

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上述区域地理的人地关系结构教学,采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做指导,汇集了多种先

进教学方法于一体

 

,是一种有实效、较理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