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徐菲庸     提交时间:2016-02-02    浏览数:2     

 

关于《水循环》教学设计及评价

教师:布置课前思考题

问题1如果地球没有了水会怎样?

问题2: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河水和井水真的毫无关系吗?

问题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还”了吗?

评价:通过确定话题,设置悬念,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接下来采用多媒体播放视频音乐,教师就课前思考问题1提问学生。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评点,由“失去了水,就失去了绿色、生命和希望。地球正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那么地球上的水是以什么形态存在,分布在什么地方呢?”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总结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教师课件展示3.1“水圈的构成”,学生了解水体的构成及找出日常用到的淡水类型与占水圈的比例。

评价: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

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从而让学生阅读图3.2并结合课本活动自主讨论2分钟后总结回答。

(评价: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分析并解决有关地理问题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水体之间补给的关系图并总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重点突出: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地下水几种重要的补给形式。

接下来教师用多媒体导出《红楼梦》六十九回中秋桐所说的视频:“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她?”对照此话回答,“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要求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加以分析。

( 评价:通过这一视频设问照应新课导入时所提的问题,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人文素养)

问题承转到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教师演示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读图可以通过: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哪一种水循环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更新?:內陆湖泊水蒸发、洪水入海、台风登陆、赤道海域的对流雨等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水循环?

(评价:达到“眼、嘴、手、脑”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自主构建水循环的知识)

再完成上一问题后教师提问:自然界中水循环有什么意义?

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再进行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四点意义,(水量平衡器、天然淡水制造厂、大自然的空调、地形雕塑师)教师并逐一进行讲解。

最后教师播放有关黄河断流的视频,学生观看后结合课本活动的案例文字部分进行问题合作探究:

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最后比较所提出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生态措施、工程措施、气象措施、生产措施、协调措施等)

教师补充并作最后总结:人类活动可以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环节产生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将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

(三)课外拓展:

【实验模拟探究水循环的原因】

1.在一只杯子里装半杯冰水,静置3分钟,观察杯子外壁的变化。思考杯子外面的水来自何处?

2.在碗里装半碗水,用透明的塑料纸蒙在碗上(注意密闭),将碗放在阳光下暴晒,观察碗和塑料纸。思考塑料纸下面的水汽从何而来?水汽变成水珠为何又能滴到碗里?      

3.寻找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本节课运用创设情景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等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相关网络资料的阅读,结合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当然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学生的了解不够,使有些预设情境难以开展,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备课中更要以学生为主体,作更充分的备课。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