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刘斌     提交时间:2016-01-30    浏览数:0     

 

空气的组成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掌握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一般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到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教学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和设计。

3、教学设计流程

一、空气的组成

【提出问题】那么你对空气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人们是怎么知道空气的组成的呢?

【阅读】课本P22了解科学家对空气成分的研究过程

根据已有知识,生活经验说出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阅读】知道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实验及结论

通过化学史实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互动交流】怎么粗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师生共同归纳出探究实验的要点。

学生讨论交流。

1、 应该找到一种可燃物来消耗氧气。

2、 利用压力差来产生水倒流。

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将已学知识与新的问题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演示】实验2-1

1、 如图2-3连接好装置,漏气会有什么后果?

2、 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

3、 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

4、 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慢了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5、 提示观察红磷燃烧现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水面情况。为什么?否则会怎样?

认识仪器

讨论操作原因,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口答

1、漏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2、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同时降温。

3、 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

了使瓶内氧气充分消耗掉。

4、会使瓶内的空气因为受热膨胀排出而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6、 红磷燃烧,黄色火焰,大量白烟

7、 熄灭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大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1/5

8、 不冷却气体处于膨胀状态实验结果会偏小。

用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观察是边记录边回答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的那些操作的不当会造成试验结果的偏差?

【归纳】

1、 装置不严密

2、 红磷量少,不能充分耗尽瓶内的氧气

3、 空气没有冷却

4、 将引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速度太慢。

【板书】空气的成分

猜想、讨论

记录:体积分数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多种物质

纯净物:一种物质

举例说明

空气 自然水泥浆

氮气 氧气二氧化碳

【小结】

1、 空气的组成

2、 物质的分【课后延伸】你还能设计什么的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思考

将课堂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围绕空气组成的测定来设计的,其中有学生最早涉及的定量化学实验内容,科学探究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基本的科学思想,这节课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合理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在实验设计及活动过程中很自然地产生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商讨和交流,共同解决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合作交流能取得的收获。在师生共同的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住了测定空气的组成基本方法,为以后同类问题的把握和解决奠定了基础。

1、强调学习过程: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的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力求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探究的情境。本节课中,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启发中,学生通过回忆已知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从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强调了新课程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上学生一直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也使越来越强。

3、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主宰者,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知识的接收者。课堂中总是单线条的传输,即使是互动,也只是老师问学生答,问题的提出都是老师预先设计的,这样很难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中了解学生的想法。而本节课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融洽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原因,无法将同学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以后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