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夏胜萍     提交时间:2016-02-19    浏览数:3     

初中数学教学案例 ————多边形内角和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数学思考:通过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同时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通过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猜想、推理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难点:探索多边形内角和时,如何把多边形转化成三角形。

四、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师: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o ,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你知道吗?  活动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汇总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个角的度数,然后把四个角加起来,发现内角和是360o。  方法二:把两个三角形纸板拼在一起构成四边形,发现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相加是360o。  接下来,教师在方法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作辅助线的方法,连结四边形的对角线,把一个四边形转化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吗?六边形呢?十边形呢?你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二:探究五边形、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 学生先独立思考每个问题再分组讨论。  关注:(1)学生能否类比四边形的方式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2)学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交流(五边形的内角和)  方法1: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3个180o的和是540o。  方法2:从五边形内部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五个三角形,然后用5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周角360o。结果得540o。

方法3:从五边形一边上任意一点出发把五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然后用4个180o的和减去一个平角180o,结果得540o。  方法4: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然后用180o加上360o,结果得540o。  师:你真聪明!做到了学以致用。  交流后,学生运用几何画板演示并验证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边形的内角和之后,同学们又认真地讨论起六边形、十边形的内角和。类比四边形、五边形的讨论方法最终得出,六边形内角和是720o,十边形内角和是1440o。 (二)引申思考,培养创新。  师:通过前面的讨论,你能知道多边形内角和吗? 活动三:探究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思考:(1)多边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 (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的关系?  (3)从多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多边形边数的关系?  学生结合思考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结果进行交流。  发现1:四边形内角和是2个180o的和,五边形内角和是3个180o的和,六边形内角和是4个180o的和,十边形内角和是8个180o的和。 发现2: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内角和增加180o。

发现3:一个n边形从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分三角形的个数与边数n存在(n-2)的关系。  得出结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 (三)实际应用,优势互补。 1、口答:(1)七边形内角和( ) (2)九边形内角和( ) (3)十边形内角和( )  2、抢答:(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260o,它是几边形? (2)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1440o ,且每个内角都相等,则每个内角的度数是( )。  3、讨论回答: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四边形的内角和多540o,并且这个多边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这个多边形每个内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1、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2、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 3、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 (五)作业:练习册第93页1、2、3

八、教学反思: 

1、教的转变。本节课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共同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画图、测量发现结论后,利用几何画板直观地展示,激发学生自觉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
2、学的转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本节课学生不是停留在学会课本知识层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课堂氛围的转变。整节课以“流畅、开放、合作、‘隐’导”为基本特征,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归纳结论,教学过程呈现一种比较流畅的特征。整节课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对话”、“讨论”为出发点,以互助合作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自主选择获得成功的方向,判断发现的价值。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