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李美     提交时间:2016-02-24    浏览数:0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3.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3.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认识森林保护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2.雨林生态的脆弱性3.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方法〗活动式、探究式,多媒体辅助〖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但区域的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产生影响,从上一节的荒漠化问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大多是由于人类为了自身发展而进行生产而导致的。矛盾是存在的,我们无法杜绝他们的出现,但我们可以通过对他们的研究找多缓解矛盾,并能够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方法。本节从森林的角度来看看我们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森林的作用及世界森林现状

1.森林的作用

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功能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方面的环保功效。

2.世界森林现状目前世界森林面积约386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30%。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217)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世界最大亚寒带针叶林——俄罗斯西伯利亚

世界最大热带雨林——巴西亚马孙流域

 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为什么中纬度地区森林分布较少?

    低纬湿热、中高纬冬季漫长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地广人稀、开发晚,受影响小。

3.森林是人类的保护伞

⑴森林急剧减少现状:a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b作为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片原始森林——亚马孙热带雨林(其中60%分布在巴西境内)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这片雨林受到破坏。

⑵危害:导致全球气候失凋、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都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十分关心全球木材生产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未来的命运与热带丛林的木材公司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引导同学分析森林减少与温室效应之间的关系。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并试绘一幅联系框图加以说明。

淹没沿海低地    两极冰川融化    森林面积减少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CO2含量增加

 :森林面积减少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同学也可以绘成不同的框图形式。

3.分析说明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分布

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由南北纬15°25°

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片集中分布区。

 热带雨林为什么又称赤道雨林?其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像若干块翡翠串成的绿色腰带环绕地球。

2.作用:——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最古老的植物群落,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219)

 1.雨林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为当地降水提供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2.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当地气候和全球气候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可从地球之肺的角度加以回答。

3.亚马孙雨林被毁造成的危害?

 :由于不合理的开发,使得雨林不断消减,导致雨林物种灭绝的速率加快。许多将来对人类可能具有重要价值的物种,在还没有被人类充分研究之前就已遭灭绝,有些物种甚至还未被发现就已永远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人类财富的巨大损失。

 通过这个材料,使学生了解如下问题:

1.人类的健康与幸福直接依赖于生物的多样性。雨林生物基因库是人类药品原料的重  要来源和医学研究的宝库。

2.亚马孙雨林对于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其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而保护好亚马孙热带雨林,则是当地对于全人类所作的最大贡献。

3.亚马孙地区人规模开发计划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忧,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指责。

 1.阅读上图,有关雨林开发与保护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

 :争论的实质:(发展和环境)谋求目前利益与保护全球生态的责任的关系。

2.对这些争论你有什么看法?有没有消除分歧的方法?

 :可以发散讨论。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原因:亚马孙流域全年高温多雨,由于充足的热量、丰沛的水分和连续不间断的生长季节,从而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过程分析(221)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循环旺盛。植物在快速生长的同时形成枯枝落叶,这些生物残体在地表很快就被分解者分解,所释放的养分又直接被根系再吸收以继续维持植物的快速生长。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人类通过焚烧和砍伐活动可将大片浓密的原始雨林顷刻化为乌有。雨林植被一旦被毁,

 1.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这是为什么?

 :虽然森林茂密但由于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2.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表现在哪里?为什幺?

 :雨林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使地表植物很难恢复,整个生态系统就会陷于崩溃。

 迁移农业是热带雨林中土著居民的传统耕作方式。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分析说明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1)读图222,说说迁移农业的过程。同一块土地被再次利用的周期大约需要多少年?

 :至少16年。1~3+15~20=16~23

(2)阅读图223,解释迁移农业从A—B—C—D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点拨A表示原始森林情况土壤肥力状况;B因为森林焚烧土壤肥力增加;C经过几年耕作后土壤肥力消耗下降至最低点;D弃耕后土壤肥力慢慢提高。

(3)结合图224,评价迁移农业的休耕期长短对热带雨林产生的不同影响。如果人口增加,雨林可供迁移的空间减少,迁移捉业的频率和规模越来越大,又会对热带雨林产生怎样的影响?

点拨:(通过两组图表的对比,说明迁移农业休耕期的长短(以16年为界限),对雨林恢复的影响后果是不同的,特别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相对土地面积减少,耕作的频率将随之加大,这必将)加速了雨林的衰亡和土地肥力的衰退。

 

我对《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这一章节内容进行了不同的教学尝试,感到教学效果差异很大。

  教学设计一:教师讲解森林的作用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提出教学主题“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现状”——师生分析热带雨林的脆弱性——完成教材“活动”内容:亚马逊地区的迁移农业对雨林的影响,分析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原因——师生分析热带雨林的救治措施——完成教材“活动”内容:各类人士对雨林开发和保护的观点。

  教学设计二——展示一组热带雨林景观图片,学生了解巴西亚马逊地区的地理背景,从而复习初中的世界地理——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开发现状及原因——引导学生找出课本呈现的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学生进行论述——师生一起分析热带雨林的脆弱性——对于开发还是保护,如何选择?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呈现的资料,各组分别从原住民、政府官员、商业伐木公司老板、世界还保组织人员的角色定位出发,讨论、交流意见——教师要求学生的讨论本着一条原则,即维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讨论的观点,并发表建设性的意见——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意见,提出目前的救治措施——师生总结探究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思路:介绍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带来的危害→治理措施——教师提出新课题:尝试分析“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的湿地存在的问题”,学生课后完成

  地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有三条要求:(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发现第二种教学设计很好地达成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三条目标,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了新知识,更学会了探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研究规律和方法,体会了问题探究的过程。这为学生分析新的案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