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户才虎     提交时间:2016-02-26    浏览数:0     

教育效率辩证看

 

九江市第六中学   户才虎

 

什么是教育效率?

先看看经济效率吧。搜索网络略见,经济效率有下列说法:

经济效率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用劳动成果来衡量经济效率是错误的,劳动成果只是经济效率的一个方面或一部分,而不是经济效率的全部)。

经济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况,所进行的任何改变都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损失而能增加一些人的福利。这样一种状态就是经济的有效率状况(或者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经济效率,是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

与此相仿,我以为:教育效率也应指在一定教育成本的基础上所能获得的教育成果。它应该是不给任何人带来损失而能增加学生学习福利的状态。是以同等的教育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教育效率,特别是中学教育效率,如今社会如何认定呢?

有网络说,安徽某中学

12013年高考考生11222人,一本达线2503人,占22.3%9312人过本科线,达线率82.3%……连续4年都保持如此水准;

22013年,招46个复读班,总计近8000人,最高学费达4.8万元。

3、“收起你的个性,老师叫你怎样你就怎样,跟着来,肯定能考上”,取消体育课,课程只有高考科目,高考训练乃全部生活和目的,许多家人还得陪上,照顾考生生活起居,有学生称其为地狱;

4、学生作息时间,每天最晚6点就要起床, 6:30进教室做40分钟早自习。下早自习后,厕所都要统一上,上午四节课到11点结束,下午1点就到教室午自习。下午三节课到5点35结束, 45分钟吃饭时间,在晚自习开始前,安排半小时英语听力练习。晚上7点到10点半,三节晚自习。

5、复读生的“一周”是九天,第十天按惯例是周考。

我们容易看出来:教育效率的认定是这样的。

1、只看教育成果,不看教育成本。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考取大学,拥有高升学率就是教育的成功。

2、只看教育的功利,不论学生的福利。以损害学生健康、个性发展、思维品质、生活福利为代价。

3、只看短期效果,不计长期效率。以损害学生终身发展为代价。

4、只看高考少有的几门学科文化分数,不论品德修养、心灵滋养、人伦教习。

可见,当今社会对教育效率的认定极为片面,这种片面性,理论上它违背辩证法,使错误的思维方式长期存留;实践上它助推应试教育,对基础教育贻害无穷。它是导致中国基础教育诸多问题的思想根源。

中国人信奉 “书中自有黄金屋”“学而优则士”,在中国人骨子里,灵魂里,深深牵系着“教育可以改变命运”的情结。这是当今教育效率片面性如此认定的一种文化注释。

所以,教育效率必须要辩证地看,下面就此问题,谈谈个人拙见。

一、只看成果,不计成本

学习者投入的成本,不仅是经济成本,还有时间成本,甚至是健康成本。过重的课业负担,过多的课程设置,过难的高考考题,远远超出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其不甚重负。于是,应试教育只好砍掉体育锻炼,延长学习时间,顾不上身体健康,额外增加许多经济或其他方面负担。在中国,有子女高考(甚或有孩子上学)的家庭,高考一定是家庭工作中心,一人高考,全家受罪,一切围绕高考转,生活规律被扰乱。另外,高考学生断绝社会交往,脱离社会现实,缺少劳动实践,根本没有自由发展的可能和体验,也是对人另一种损害或教育所要投入的另一成本。

勿容置疑,教育的投入对社会的发展积极效应是多方面的,通常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关键性,说明教育投入产出比一定是正向的,积极的。但是,教育的投入有时犹如企业的投入一般,虽然投入有产出,并不能说明就是高效率。很明显,社会不同职业其知识使用量是不平衡的,过度学习年限,过多学科知识储备,过高学历在专业不对口或大多数正常职业工作中未必用得上。教师们常常用古训“书到用时方恨少”教育学生的方法,从教育效率角度讲,未必科学。

以不断增加教师精力投入,很大程度上损失了教师的福利去换取教育的成功和学生的幸福。我们赞美无私奉献,可这与科学界定教育效率是另一码事,从教育效率角度讲,这也是必须要剔除的“教育成本”。我们特别不能忽视,将“无私奉献”的道德问题混同于“无损福利”的效率问题。这是非常糊涂而有害的。

二、只见功利,不论福利

以功利性学习为目的,是教育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是应试教育的土壤。这种功利性学习,一旦目的达到,便不再有学习的动力和持久性,或学习中断,或学习敷衍,学习容易停留在浅层次,不深入,更重要的是它断送了取得更大成就的可能性。其损害的是长远的隐形的潜在的教育效率和个人福利。

相伴而生的,功利驱使下的高考复读现象,是彻头彻尾的人、财、物的巨大浪费。它目光紧盯在如何应考,重复做题,极大地抵消了教育效率。致使学生损失青春,家庭损失钱财,家长损失精力。另外,就社会而言,一定意义上,复读生凭借家庭的经济或其他优势,占用社会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自己获得上大学机会的同时,剥夺了他人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损害了社会公平。

中国基础教育强迫学生学习倾向十分明显。以损害学生的福利的事例屡见不鲜,超强度的、超负荷的,超时长的、超学生认知范围的应试教育,严重地挤压了学生的休息时间,娱乐时间,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学生没有选择课程学习的自由,以损害学生其他可能发展的方向为代价。

温室中培育的花朵色泽鲜艳动人,却不能在自然中生存,失去顽强的生命力。催生的家禽,肉多油肥,激素的饲料却损害生命的成长,圈养的安逸场所却使其失去了广阔天地任翱翔的自由。功利性学习何尝不是呢?

三、只顾短期效果,无视长期效率。

追求短期效果的教育,往往是催命似的,它严重地摧毁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损害学生学习兴趣和品质,许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读书读怕了,读烦了,读腻了,以后再也不想读书了,完全失去了往后主动接受教育的可能性,从长而计,教育效率归零。湖南机电和湖北京山中学都出现过高考期间,焚烧课本和书籍的现象,这种不思进取,厌恶学习等恐惧学习的表现,不正是短期而过重的课业负担所带来的后遗症吗?它将需要未来社会更多的努力来补救,是对教育效率的莫大讽刺。

教育的效率有时不在于如何提高整体受教者。现时教育制度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极大化地提升了教育教学效率的同时,在进行标准化、统一性、整体性、追求最优效果的同时,也存在忽视个性化教育,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兴趣、品质和发展方向的差异,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扼杀学生个性,损害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多元化,不利于职业多元需求和社会多元需求。在追求最优效率时,教育者贪婪至极,以最优者为标准,驱使学生向其看齐。因为多数学生无法企及,所以,群体受伤、个体焦虑,信心坍塌、行为逃避,是教育效率的背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诫我们教育效率有三个层次。被动学习效率最为糟糕,乐学才有高效率。被动学习虽能增长知识,短期内效果也十分明显。但是,主动学习、随性学习、自然学习才更具内在的驱动力,更遵从学习的规律。不用或少用外力,不用或少用毅力,更容易形成对事物持续而深入的关注,更容易出成绩和出伟大的成绩,这才是长远而巨大的教育效率。

四、只看高考少有的几门学科文化分数,不论品德修养、心灵滋养、人伦教习

只看高考分数,是单纯知识学科效率行为。它势必造成,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可以无视轻重。可以不通人情世故,不理自身生活,不做家务,不洗衣做饭,不讲品德,甚至可以违法乱纪,少数学校对成绩好的学生也是一俊遮百丑,法外容情,纪外开恩,这不仅损害学生生活能力,还误导学生价值观。不是有那么一说:大学生邮寄脏衣服回家给妈妈洗吗!

只看高考分数,考上一所好学校,使个人占居群体中有利位置,是学习的全部目的和动力。明显得很,它偏离崇高,伦为获得私利的手段,自我为是、自私自利倾向十分明显,为达到目的,极易产生不择手段,以损害学习者的品德为代价。如今,作弊手段层出不穷,优秀学生也惯常作弊,或许能说明些问题。

只看高考分数,是功利性学习的极端偏执,这种学习,是需要用毅力去坚持、外力作支撑,学生倍感压抑,容易产生抑制情绪,心情不畅,精神紊乱,甚至扭曲心灵。马加爵事件,还有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作了注解。

不妨看一看,在错误教育效率观念背景下,现在的学生还能做些什么呢?

现在学生能有春游吗---说是为了学生的安全。

现在的学生还有打闹嬉戏吗---说是为了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现在学生还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吗---说是竞争激烈,需要全力以赴。

现在学生还有意志自由吗---说是为了能考上大学,收起你的个性吧!要心无旁骛。

现在的学生还有健康吗---没有劳动、体育、社会实践,只有学习后的近视眼、学习后的弱不经风、学习后的头脑被塞满,四肢却无力。

现在的学生还有别人吗---怕影响高考,可以封路,使众多百姓不方便;可以杀死一池青蛙,涂炭生灵;可以父亲死亡而不告之,丧失天下人伦。

真不知,这是提高了教育效率,还是损害了社会福利,这是好了学子,还是害了后代!

总而言之,教育效率问题确实是教育的重大问题,是该到了正本清源的时候了,一切片面地看待教育效率的错误观念,都是对教育效率一定程度的损害。也许教育效率不是做“加法”的问题,而是做“减法” 的问题,不是短期高考“收效快”的问题,而是长期终身“发展好”的问题;不是局部教育技术性问题,而是全局哲学价值观问题。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