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教师岗位提高培训(301)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唐柳     提交时间:2016-02-28    浏览数:0     

高中思想政治网络研修总结

为期60多天的新课程培训已经结束,我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感慨很多。通过这次培训,我更新了思想观念,明白了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短短的60多天时间,收获很大。我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收获总结如下:

第一、对新课程的认识: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明确写道:“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准确把握课程的功能定位。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包括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美学、人类文化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但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重视学科核心概念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课程的德育功能,不能过分强调课程的学科体系,导致德育课程“学科化”,但也不能走到另一端,把德育工作“课程化”。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真正理解课程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课程在“大德育”系统中的作用。新教材的设计和编写坚持了三“贴近”原则,更注学生的发展需要,体现了从“以知识为本”到“以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因为生活环境,智力发展,性格特点等多种原因会造成,每个人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差异,表现出学习的效果不尽相同。这种现象是切实存在的,而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个学生提出合理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新课程强调“三贴近”,十分关注“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强调活动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强调课程实施的民主性和开放性,这是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追求。包括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动脑”思考的过程;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对传统被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和创新,是针对学生在生活、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与系统教学相对的一种方法。老师们都认识到探究活动的设置与开展是新课程下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式教学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有效实施将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在体验中培养情感、在探究中学会思考、在交流中展现个性的空间。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践探究式教学,一方面有利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寻求假设,进行实验,以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身综合素质也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究过程

中获得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为此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高中政治课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教育创新,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符合了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第二、要把握新课标,吃透新教材。

课标是授课的灵魂,新教材的着眼点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简单给予,而是把形成知识的过程的体验、把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放到了突出的位置。我们在给予学生知识的时候,并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要给学生提供案例、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去选择、去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判断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值不值,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新课程不再片面强调学生的知识来自书本和教师,不再片面强调学生既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的差异和冲突,而是把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出发点,对许多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从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因此,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努力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促使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中生长出新知识,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和路径,促使学生自己得出并表达结论。在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我们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把思考问题、利用资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贯串于教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觉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标准,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第三、优化评价机制,尊重学生个性。

作为教师,我一直深感我们的教学通常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的弊端。看看我们每一次考试的排名,看看我们所谓对临界生的关注,再看看我们把学生的时间人为的分割,无不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可谓用心良苦。可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个体,是一个个有着个性差异的个体,正是他们才构成了多元的群体,才使交往成为必然,生活有了丰富的色彩。因此当我们评价学生时,能否多看看学生身上的优点,比如他们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的组织能力、生辉的文体细胞等。而新课程,恰恰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此发展,当然不仅是学业的发展,还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交往能力,优秀的品格,崇高的信仰和理想等等。而这些,都要我们构建一整套学生评价体系,并贯穿于他们的成长中。因为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将起着社会教化和人性教化的作用,它将有效的引导我们每个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第四、要全面提升素质,增强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通过这个主阵地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陶冶情操,促进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全面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然而课堂驾驭能力不同的教师教育教学的成效大不一样。驾驭能力强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有大将风度,成竹在胸,充满信心,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地指挥调度;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驾驭能力差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情绪低落、教学环节紊乱、缺乏系统性、应变能力差、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缺点。尤其是在新课改环境下,随着教学方式的变化,对教师解决突发事件和课堂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可以说,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高低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潜心备课工作,运筹教学方略,讲究提问设计,发挥教育机智,推敲教学语言,增强心理素质,才能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培训只是我们的一个加油站,但给了我们相互学习和结识的平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的开始,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