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发布者:谭蕾     所属单位:新余市第五中学     发布时间:2015-10-26    浏览数:0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我们的最高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④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⑤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大力倡导和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2.能力目标
    ①结合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历史,感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
    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精神境界等方面把握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内在关系;
    ③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要看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这一历史性成就,又要看到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④认识到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从我们青少年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角度,体会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结合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断奋斗的历史,确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价值目标;
    ②结合我国人民衣、食、住、行、用等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增进对社会主义的情感;
    ③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之间的关系
    ②为什么说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③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确立,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请结合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导学生感悟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逐步确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注重从生动的、富有启发性的材料中引出令学生信服的科学结论。善于从学生能接受的角度解答学生的疑惑、消除一些误会。理想的确立、艰苦奋斗精神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必求一时之功,而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将教学内容生动地渗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课前准备
    对自己的未来有哪些想法?对于未来社会有什么样的向往?美好的向往如何才能变成现实?可以围绕这些理想、信念等问题设计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课堂上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
    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如家庭大致收人情况、父母亲对自己生活方面的要求、自己一个月的花销等,以利于在讲述艰苦奋斗等内容时启发学生进行交流、探究。

五、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框  我们的共同理想

1、导入:理想是什么样子呢?
    1)阅读教材P110一位中学生、一位老太太、一位女士和一位老大爷的回答
    2)谈谈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谈)
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子,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从而为过渡下文要讲的最高理想做准备。
2、讨论:从无数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理想献身的事例中,谈一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认识。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先进性。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才凝聚起无数优秀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洪流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3、感悟:
    1)从居民住房、生活环境、汽车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祖国重大建设成就等四个方面提供的一组照片和说明材料,从提供的反映人们的服装、饮食、住房、电视等四个方面的一组老照片,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2)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再感受一下:
         A、今天他们所穿的服装是什么样子?
         B、买牛奶要不要排上长长的队?
         C、是不是几家围坐在一起看电视?
         D、住的房子如何?
    3)请他们尝试制作一组照片,切实感受一下。
目的是让他们更好地体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更好地体会书本上的知识。
4、交流体会:我们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
    1)结合书本提供的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材料,让学生分析、体会。
    2)请学生谈谈自己生活环境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目前我国达到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小康这一现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5、畅谈未来:
     1)请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还可以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国外的联系等方面想象2020年我们国家的美好远景。
    2)引导学生思考美好理想的实现需要哪些条件?
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深刻地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有利于从多个方面把教材知识贯穿起来。

 

 

 

 

 

 

 

第二框  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

1、查一查,议一议:
   1)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教材中所列举的格言警句的出处及大意。
   2)归纳教材中列举格言反映的共同主题。
   3)请学生列举出与上述主题一致的名言警句。
   4)课前要求学生查找我国古代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课上进行交流。
目的是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这些格言警句中的深刻道理,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联联系起来。
2、忆一忆,说一说:
    1)请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忆一忆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延安大生产运动。
    2)说一说在这些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感悟中国共产党对艰苦奋斗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3、辩一辩:教材P117关于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的两个观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个人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基本国情和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等多方面进行探究,有利于他们从自身的感悟中体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道理所在。
4、读一读《两代“铁人”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两代“铁人”的故事。
    2)议一议从两代“铁人”的身上,新时期艰苦奋斗精神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在学习上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创业精神的新要求。
5、结合实例,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1)学生阅读教材P119提供的材料。
    2)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加以评析。
目的是通过这一探究活动,将艰苦奋斗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行为。
6、反思、导行:
    1)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这些行为存在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天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又该如何做?
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本课所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知行合一。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