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发布者:查思韬     所属单位:九江市九江小学     发布时间:2015-11-28    浏览数:0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丰富与拓展教材,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促进师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提高教学实效,实现新课改的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协调统一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实践证明,成功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的支持。那么, 对于课程资源大家必须有一个科学认识。长期以来,有些老师们普遍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本人认为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在这种误区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必然是乏味的,缺乏生命力的。其实,在学校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本人认为凡是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一切要素都应是课程资源。本人就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从学生本身出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学生的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资源去开发呢?学生在课堂活动和教学情境中的状态,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积极、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及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言语方式表达,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所以,在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灵活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多让学生自己谈体会,谈体验,这往往比老师的说教更为深刻,更能打动学生的情感。如在上《礼貌显魅力》这节课时,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周围不文明礼貌现象进行扫描———观察社会生活中不讲文明礼貌的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其危害,并尝试提出诊治措施,并且在课堂交流,从而使“礼貌显魅力”这一节内容超越了教材“原文”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使师生在课程资源共享的交流、探讨气氛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其次,要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因为思想品德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为此,我们要树立“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要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如在上《我爱我家》这节课前让学生在家里先做实践:当一天父母。早晨为父母准备好早餐,早餐后把家里的垃圾扔掉,八点开始打扫清洁卫生,父母下班后把饭菜端上餐桌。让学生把当父母的感受写下来并在课堂上交流,这不仅使学生对父母艰辛有了感知,而且懂得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使学生的品德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发展。

二、从学校现有优势资源出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学校的优势资源既可以是精神文化等软件方面的,也可以是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的。但每所学校的办学历史、设施条件等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就必须从学校现有的优势资源出发,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首先,要积极开发自身的校本人文资源,让本校优良的传统发扬光大。第二,积极开发学校设施设备等硬件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电教室、远程教育电脑室、多媒体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等,从而开拓出多种教与学的渠道,更新教与学的方式。如在教《民族精神代代传》这一内容时,本人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资源,通过利用多媒体把全国人民面对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抗震救灾的感人场面展示出来,打破对抽象概念简单说教的传统模式,以鲜活的事实感染学生,以动人的场面触动他们的灵魂,让学生们深刻地体会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只有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使她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学校现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教学有具体、直观、生动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教学效果。

三、从地方实际出发充分开发利用校外课程资源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身边现有的地方教育资源的优势。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肯定了乡土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所以我们要立足地方实际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校外资源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农村的风土人情,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地方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等等都可以成为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资源,都可以充分的加以利用这些地方资源。如在讲授经济生活“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时,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学生父母基本上是菜农这一实际,要求学生回家调查冬季蔬菜大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结果学生通过和父母交谈,到菜市场询问蔬菜价格等活动了解到冬季蔬菜供不应求,价格较高,所以菜农主动发展大棚生产,扩大蔬菜生产规模,一方面自己获利,另一方面也及时解决了冬季“吃菜难”的新问题。可以说学生通过这一活动真正理解了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又如上《丰富多彩的文化》这课时,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让学生把收集到信息在课堂上交流,共享不同地方的节日文化韵味。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零距离”地接触社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在“亲历”中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课程资源,让学生的所见所闻、个体经验、个性判断与课堂教学交融互动。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走进时代、走进生活,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四、从当代社会时政要闻出发,开发利用课外课程资源
    当代社会时政要闻大多涉及到科学与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它们体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如资源和环境、生物工程、新材料能源、航空航天等。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及时把那些社会时政要闻引入课堂,,从而进一步充实课堂,更新补充教学内容,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知识,而且使思想品德课常教常新、常学常新、活力常在。如在教《弘扬民族精神》这一内容时,时逢国家发射神州七号,我及时把有关神州七号问天的内容引进课堂,详细讲航天员走出飞船手中挥动五星红旗的画面,学生一边听,一边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同时也理解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总之,通过对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极大地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活动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创设更广阔的舞台。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继续边探索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好更丰富的课程资源。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