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器碑》笔法解读

发布者:肖承凤     所属单位:南康中学     发布时间:2016-01-12    浏览数:0

 

《礼器碑》技法讲座(连载)

□ 程志宏


  编者按:《礼器碑》是最适合入手临习的隶书碑帖之一,也是广大少年朋友经常作范本的名碑。我们约请青年书法家程志宏老师写了这组技法讲座连载文章。文章深入浅出,非常适合少年朋友参考。 
   
  一、概述 
   
  隶书是中国书法史和文字史上一种承前启后的书体。“隶变”将中国的文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大块,而隶书就成为这其中的分水岭。它产生在战国末期,发展于秦和汉初,真正成熟于汉,到汉末时隶书已经完全成熟并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故习隶大抵都从汉隶人手。而学习就要选择一种极具代表性和可塑性的范本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才能起到举一反三和提纲挈领的作用,我认为《礼器碑》就是这样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范本。 
  《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敕铭》、《修孔子庙器表》、《韩明府孔子庙碑》、《鲁相韩敕复颜氏繇发碑》等。原在山东曲阜孔庙,现存于曲阜市汉魏碑刻陈列馆。礼器碑立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56),170厘米,78.5厘米,没有碑额,四面刻文。碑阳共16,13行正文记述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及其乐舞,制造了礼器等活动;同时还记述了当时吏民们对他的颂扬。从碑阳后三行至碑阴及碑侧所刻则为当时资助刻碑的104个官吏姓名和钱数。 
  《礼器碑》自有著录起其艺术价值便广受好评,被推为习隶方便之门。因为它是记述当时鲁地之行政长官韩敕修饰孔庙和制造礼器的活动,属于庄严隆重之举。所以它的书写要求便不能等同于普通的记事和歌功颂德。其书风要与所进行的活动相协调,所以在书写中无不透出一种雍容华贵、严正端庄的姿态和气格。在碑中布字谋章整饰稳健,用笔严谨劲健;冷峻细劲中蕴含着秀逸柔美。故明代郭宗昌在《金后史》中评价《礼器碑》说:“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神助,非由人造。”“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清代王澍也在《虚舟题跋》中说:“唯《韩敕》无美不备,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道劲却又肃穆,自有书隶以来,莫有超妙如此碑者。”之所以说《礼器碑》“无美不备”,是因为它在汉碑中虽被划归阴柔为主调一路的碑帖中,却能将冷峻细劲的瘦细笔画与同时代的其他碑刻相异,它将这种瘦细笔画为主要基调的刻制置于上下松动、左右疏空的境地中,大小、粗细、方圆、奇正一往自然,并无枯瘦整饬的寒伧气,而是在字里行间充盈着一种雄健和弥漫着一种果敢,庙堂之气跃然眼底。所以王澍也曾这样评价“隶法以汉为奇,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而此碑(《礼器碑》)尤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如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我们在《礼器碑》的学习中,除了要对碑帖本身的历史评价和来龙去脉进行较为深入了解外,还对字帖版本的优劣也要有所甄别,《礼器碑》笔画细劲故刻划偏细,好的版本能让学习者尽精微而致广大,于法帖范本细微处的精妙变化和神采能尽收眼底;而拙劣的拓本和印刷品则细条板滞,笔致和精细处神采尽失,会给学习者带来错误的信息。故而在学习中一定不可将它临习得太过紧或板滞,要多体会其在书写中所灌注的在庙堂上进行盛大礼仪的威严与雍容,果敢与雄厚;结字的正而不板,线条的瘦而不弱。在甄别好版本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它同时代和前后相延续的汉碑和墨迹也进行适当的比较,在比较中体会验证前人书论中对《礼器碑》的评价。如清人杨守敬在《平碑记》中就说:“汉隶如《开通褒斜道》、《杨君后门颂》之类以性情胜者也;《景君》、《鲁峻》、《封龙山》之类,以形质胜也;兼之者唯推此碑,要而论之,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所以难也”。从这些评价和实践中来认识《礼器碑》所达到的一种真正大美境界,也是汉代隶书卓绝气象的体现。 
  《礼器碑》在以阴柔静穆为主调的气息中将阳刚和劲拔发挥得恰到好处,使和谐之美浸润于变化如龙的全篇之中,故而习隶从《礼器碑》人手应是较佳的选择。 
   
   

三、撇画。在隶书中向左的钩画一般都作为一个撇的形状出现,所以在撇画的介绍中,将向左的钩画当作撇画来分析,按其形状分为斜撇、尖头撇、短撇、竖撇。 
  斜撇。斜撇起笔较重,中间较轻,收笔较重并且有向上轻挑的笔意。其用笔方法是:藏锋起笔,中锋行笔且中部速度较快,尾部稍稍加重笔力,收笔有两种:一是向上轻挑,意回收笔。二是回锋收笔(见图6) 
   
  尖头撇。尖头撇类似于点,一般见于“单人旁”。用笔方法是:露锋起笔,落笔要果断而后轻提笔锋向左下方轻按,中速行笔,收笔回锋即可(见图7) 
   
  短撇。短撇形状较为简单,笔力均匀,注意起笔、收笔的变化,与书写短横的用笔方法一致(见图8) 
   
  竖撇。竖撇的变化较多,其形状也是多种姿态。用笔方法:藏锋起笔顺锋向下中速行笔,然后中锋行笔,转锋时方向有向左水平、向左下行笔。收笔时与斜撇相同(见图9) 
  四、捺画。捺画与长横同有雁尾,但写法并不完全相同。捺画多呈长三角形。书写时要注意同一字中“雁不双飞”。捺画有:平捺、斜捺、竖弯捺、戈钩捺。 
  平捺与斜捺。平捺与斜捺用笔基本一致,只是方向不同而已。其用笔方法是:藏锋起笔,转入中锋后,中速行笔至雁尾处,然后向右上逐渐提笔,形成雁尾,意回收笔(见图10) 
  竖弯捺。竖弯捺即楷书中竖弯钩的形态,在隶书中钩的意态是以雁尾出现的。其用笔方法是:藏锋起笔顺锋中速行笔,在转折时,调整笔锋向右行笔,行至雁尾处向右上逐渐提笔,形成雁尾,意回收笔(见图11) 
   
  戈钩捺。戈钩捺写法与斜捺基本相同。只是起笔藏锋后中锋向左下行笔完成一个像竖点的笔画后,轻提笔锋转笔向右下方中锋行笔至雁尾处,向右上逐渐提笔,完成雁尾,意回收笔(见图12)

《礼器碑》笔法解读()

□ 刘旭军


  五、折画。在隶书中,折画是横与竖两种笔画的组合。其写法有两种:一是先写横画,再写竖画。二者在转折处断开。二是写完横画后在转折处笔锋不提起,折笔下行,完成竖画。折处要方中寓圆,避免像楷书样的斜折角(见图13) 
   
  六、点画。《礼器碑》中点变化很多,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其他点画的浓缩。起笔藏锋,出锋方向要根据笔画的取势、呼应发生变化,收笔或回锋或露锋意回(见图14) 
  《礼器碑》的用笔变化较多,掌握起来会有点难度。但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努力去学习、研究,再困难的问题也会解决的。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