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发布者:汪建生     所属单位:赣州中学     发布时间:2016-01-13    浏览数:0

[赣州中学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世界经济史模块]

第二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包括必修二专题六的内容)

第1、2、3课时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命题情报——高考怎么考]

本专题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中心,包括专题六共3节的内容。2015年高考在本专题的核心考查点是罗斯福新政。本专题中需要关注的高频考点还有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福利国家制度、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新经济的产生等。2016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角度认识1929-1933年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美国的高关税政策、货币政策的失误等。此外要掌握其表现、特点和影响。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尤其是社会保障和农业方面的措施,对其实质特点和历史作用要重点掌握。

(3)多角度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如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企业的自我调整两个方面来把握;也可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新变化、经济模式的新变化、社会领域的新变化等方面来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对自身进行修复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和结束也要高度重视,并能正确理解“滞胀”等历史概念。

[考点突破——高考考什么]

高频考点1   大危机:1929-1933年经济危机

(课标提示: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高频考点2   大调整:罗斯福新政

(课标提示: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高频考点3   大发展: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变化

(课标提示: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高频考点4   高福利:二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提示: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干知识梳理——构建知识框架]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直接原因: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激化。

2.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价狂跌。

3.表现

(1)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

(3)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4.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

5.影响

(1)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①经济上: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

②政治上:社会危机加深,法西斯势力抬头。

(2)对国际关系

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不断恶化。

(2)罗斯福在1932年总统大选中胜出。

2.措施

整顿财政

金融体系

令银行休业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

加强对工业

的计划指导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行业制定公平经营章程。

调整农业

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实行福利制度

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

社会立法

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自己的工会。

3.特点: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4.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5.影响

(1)直接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1940年,美国国民收入基本恢复。

(2)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拓展延伸

1.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为什么会从美国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联结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旦一国爆发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他国家一定会深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一旦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它们根本就无法幸免。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波及整个世界。

2.罗斯福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对工人有利的。因此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具有社会主义色彩。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新政是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因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所以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3.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

1.新政的实质——资产阶级改革

它是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政策调整,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2.新政的特点——全面创新

(1)新的经济理论:国家对经济直接干预。

(2)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经济运行机制调整为:市场自我调节+国家行政直接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新的历史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4)新的视野: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对国家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但尽量避免国有化方式而保留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5)新的制度:罗斯福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一条延长资本主义生命的唯一可行途径,即大力发展非法西斯式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

3.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1)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

(2)美国有着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从而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5)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6)罗斯福的个人因素。

4.运用多种史观分析罗斯福新政

(1)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有效措施解决了危机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减少耕地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库保护了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迎来了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5.罗斯福新政对当前我国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止金融风险。

(2)以工代赈,启动国内市场。政府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通常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

(3)重视农业,强本固基。罗斯福新政把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振兴联系在一起考虑。

(4)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大力促进再就业工程。

(5)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新政中由政府拨出专款用来给失业者提供工作。

(6)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新政先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等。

(7)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公民充分就业是政府的应尽职责。

三、材料解读

【观点】笔者认为,1929~1933年大危机……在美国之所以特别严重是由于处于相对稳定时期那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黄安年《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

【解读】材料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1)这些因素包括盲目投资造成比例失调,世界市场急剧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加深了工业危机,企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存在等。(2)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四、课堂巩固

1.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解析】题干讲的是“新政”期间,炉边谈话。A项,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排除。B项,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排除。C项,《全国劳工关系法》是新政颁布的法案之一,正确。D项,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排除。

2.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迄今为止仍然是破坏性最大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主要是(  )

A.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无规律

B.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激化

C.政府没有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D.股票市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解析:这场经济危机的发生是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激化的结果。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是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是导火线。答案:B

3.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明显不对,罗斯福新政是要维持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只不过不再是完全自由放任罢了。排除了①也就排除了A、B两项。C、D两项的区别在于②③,②是罗斯福新政最主要的特点,材料中“要制订出一些计划”也表明国家要干预经济,因此是正确的。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

4.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角度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调整并未涉及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④没有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看问题

A.①④ B.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是指新经济政策实行商品经济,允许资本主义存在;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指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俄和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的,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但是都没有改变两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答案:D。

5.1932年初,胡佛下令成立了金融复兴公司,签署了联邦土地银行法令和联邦住宅贷款银行法,以挽救银行、铁路、建筑和贷款公司以及使富裕农场主和房产主免于破产。他的这一措施与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的措施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

A.政府扶持的对象 B.提高普通大众的购买力

C.缓解生产过剩的危机 D.稳定社会秩序,救济失业人群

解析:胡佛政府的措施主要是为了帮助富人(有产者)渡过危机,而罗斯福新政则是从社会全体的角度干预经济,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渡过危机。故选A项。答案:A。

[实战高考——与高考真题面对面]

1.(2013·天津文综·7)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观察图表,美国汽车产量在1929年达到最高值,1933年迅猛下降,这与当时美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有很大关系,经济大危机下,大量工人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美国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量的下降,故选A。B项、D项与史实不符,政府限制汽车生产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时间是在1933年,与题干时间不吻合。【答案】A

2.(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联系历史背景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

【答案】D

3.(2013·海南单科·19美国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的340亿美元增加到1929年的830亿美元。其带来的结果是美国(  )

A.消费不足问题更加突出 B.加紧占领殖民地取得海外市场

C.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D.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生产领域

【考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在科技和管理的推动下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国民收入大幅提高,没有涉及财政支出,排除D;材料没有涉及殖民和海外市场问题,排除B;在19CN末,美国已经是第一工业强国,排除C;美国国民收入是越来越高,但贫富分化差距大,大部分收入为少数富人据有,广大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造成消费严重不足,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严重,成为引发1929年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

【答案】A

4.(2013·江苏单科·23)(15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图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分)

【考点】1929至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根据曲线图的时间范围可以判断事件:经济危机、新政。

【答案】(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6.[2014·安徽卷] 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    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933年”可以直接排除A,因为当时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B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没有改变企业的国有制性质;C项与题意无关;依据材料中“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可知,其只是使企业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故选D。

7.[2014·全国大纲卷] 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答案.A [解析] 本题以艾森豪威尔讲话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不能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而这些项目均突出了政府的作用,即强调国家干预的作用,故答案为A项。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是要保留那些政策,故C项的加强无法体现。

8.[2014·福建卷]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答案.A [解析] 本题以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从材料“设立了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分析,其目的是要借助多种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以应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故A项正确D项错误。B项的“金融手段”和C项的“制定法规”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排除。故选A项。

9.[2014·江苏卷]《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  )

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答案.D [解析] 本题以《美国自由的故事》中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时间1936年以及材料中“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的信息,说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故本题选D项。A项中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不符合“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罗斯福新政体现两种结合,故B项错误;C项说法显然不符合题意。

10.[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答案.C [解析] 本题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影视为切入点,考查1929年的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据材料时间,美国全国未摆脱危机影响,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当民众身陷危机无法克服时的回避态度,故排除B项,答案为C项;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应该突出社会各阶层的认可,这一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排除D项。

37.(32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唐太宗

(l)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哪些用人思想?(4分)

材料二  表2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编制)

(2)表2中寒门子弟人仕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重建了文科院系。据《清华大学枝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6分)图9、图10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2分)

材料四   “才能优先原则”一直是美国移民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的文化清洗运动导致犹太难民出现时,罗斯福政府积极实行知识移民政策,给予知识难民优先入境的权利。美国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一些私人基金会创建外国流亡学者紧急救助委员会,努力援救流亡科学家。到1945年,德奥两国驱逐的约12000名文化精英至少有63.3%被英国接纳,约1400名流亡科学家至少有77%被美国接纳,其中包括爱因斯坦等l8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在学习欧洲百年之后,美国出乎预料地成了世界科学中心。欧洲的原子物理学派、奥地利精神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等纷纷在美国落户生根。美国利用这一巨大的智力资源以及由他们培养出来的新的科学力量,为美国科技发展服务。今天,美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超过200名,显然与这批科学家在美国开拓的新方向和营造的特殊学术氛围紧密相关。(据胡小芬《罗斯福时代的美国欧洲犹太知识移民政策》等)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的知识移民政策。(11分)

[答案要点]:

(1)(4分)

扬长避短;虚怀纳谏;知人善任;任人唯贤。(4分)

(2)(9分)

变化: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峰。(3分)

原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2分)隋唐建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2分)

北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大增加。(2分)

(3)(8分)

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3分)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3分)

理念: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2分)

(4)(11分)

①答案应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2分)

第二,知识移民政策的内容及其实施;(3分)

第三,知识移民政策的作用和影响;(4分)

第四,总体评价。(2分)

②评析须史论结合,层次清楚。

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一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11分)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6分)

[答案要点]:

(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

(4)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此题主要涉及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及解决危机的政策,及对危机的认识问题。第一问必须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然后从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角度来分析。第二问主要考察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政策的积极意义,依据课本知识就能快速解答。第三问要充分理解政府增加投资和扶持房地产建设可能带来的拉动经济、缓解危机的作用,此题与往常做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在克服危机方面的重要影响有类似之处,可以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角度来组织答案。第四问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时代背景不同了,政府采取的房贷政策方面的差异等,要善于从两个材料中找到二者不同的可比较项,然后进行分析说明。

6.(2013年江苏高考23题)(15分)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右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材料一曲线图,列举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影响美国失业率变化的重大事件。(2分)

(2)材料二认为罗斯福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材料二以人物心理活动的哪种表现来说明罗斯福让人们重拾信心的?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材料二的研究视角有何新意?(3分)

(3)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2分)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8分)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答案】

(1)事件: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或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2)因素:罗斯福优秀的人格魅力。表现:乐观情绪。新意:注重人文精神,使历史形象更立体、丰富(或开阔史学研究的视野)。

(3)史实:①整顿金融体系(或监督工业生产,调整农业生产,以工代赈等)。②经济危机未能完全消除(或缓和劳资矛盾有限,保障措施不全面,劳工社会地位依然低下等)。

(4)略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