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何满珍

发布者:何满珍     所属单位:定南中学     发布时间:2016-01-15    浏览数:0

 

课题编号:

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新课程改革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 科 分 类                中学体育教学问题

课 题 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              江西省定南中学

研究起讫时期           20136月至201412

联系电话(区号)            0797---4290662

邮 政 编 码                    341900

通 讯 地 址                 江西省定南中学

电 子 信 箱             dnzxjkc@163.com

  江西省教育厅课题基地办印制

                                                       

填表说明

1、        本表请用钢笔认真如实填写(以同样规格,可以打印填表),书写要清晰、工整。

2、        本表报送一式3份,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用A4复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3、        每个课题限报负责人一名。

4、        填写中如栏目篇幅不够,可自行加页。

5、        申报书须经课题负责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送。

6、        课题编号及第八、九、十项不用填写。

一、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

新课程改革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负责人

何满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3125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中学一级

研究专长

教材教法

最后学历

本科

主要承担研究任务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

专业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具体分工

谢青华

48

本科

体育

中学高级

教研组长

定南中学

指导

何满珍

40

本科

体育

中学高级

定南中学

主持负责

黄献民

48

本科

体育

中学高级

定南中学

成员

张阳柱

49

本科

体育

中学高级

定南中学

成员

肖国平

35

本科

体育

中学一级

定南中学

成员

郑远平

35

本科

体育

中学二级

定南中学

成员

黄晓东

35

本科

体育

中学二级

定南中学

成员

龙雁兵

32

本科

体育

中学一级

定南中学

成员

李福兰

45

本科

体育

中学高级

定南中学

成员

 

28

本科

体育

中学二级

定南中学

成员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及工作基础

1.研究成果

姓名

年龄

职称

著作 论文 实验报告名称

获奖级别(出版)

何满珍

40

中学

高级

《建立和完善高中学生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模式的几点意见》

省级

《赣州市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与分析》

省级

黄献民

48

中学

高级

《普通高中学生体育选项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省级

《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探讨》

省级

谢青华

48

中学

高级

《终身体育与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省级

《普通高中学生体育选项课实施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省级

张阳柱

49

中学

高级

《农村中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

省级

《南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法》

省级

肖国平

35

中学一级

《普通中学学生课余足球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省级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

省级

李福兰

45

中学

高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省级

郑远平

35

中学

二级

《赣南师范学院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省级

龙雁兵

32

中学一级

《如何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省级

 

28

中学二级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省级

2、工作基础

(1)    学校领导及学校教科处、教务处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支持各位教师参加各级课题的研究,这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构筑了一个严谨而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全校兴起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热潮。

(2)    担任课题组指导谢青华同志是我校的体艺教研组组长,教育教学经验很丰富,对教学颇有研究,所带学生成绩突出,有十九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是定南中学多年的教研组长,也是市级骨干教师。曾主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本课题负责人何满珍同志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十七年。一直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体育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评为校优秀教师,赣州市中学体育学科学科带头人,所撰写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主持两个省级课题并已结题。同时所带学生高考成绩很突出,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潜心教材教法研究,多次评为校优秀教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有较充裕的时间保证和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另外,黄献民老师是我校副校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体育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所撰论文多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成员肖国平、郑远平、黄晓东、龙雁兵、李福兰老师多年教学,对中学体育教学也很有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

(3)    更重要的是课题组成员全部担任高中体育教学工作,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有很强的吃苦精神,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行动,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年轻力壮,干劲实足。课题组是一个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的集体,完全能胜任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4)    有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指导,有全校教师的关心和帮助,课题组定能圆满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

三、课题论证

1.对研究课题的论证: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课题的界定

  “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地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与锻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三、理论依据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动机理论  4)认知结构理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

2)国外: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有效教学”。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又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同时,许多专家、学者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展开了研究,如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做为五大教学原则之一;1976 JFlavell在其《认知发展》提出了“元认知”理论,强调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克拉夫基提出了“范例教学”,强调为迁移而教等

3)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预计有那些突破 

联系:本课题所说的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与“教学有效性”与上述研究比照,它们之间在内在精神、本质涵义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

区别: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区学校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即“教法”要为“学法”服务),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实施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合理分解教师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有效性的途径。

四、基本理念

  “有效性”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关键指标。它包括如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即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大;三是“有效益,”指三维目标有效达成。这里的有效性,不仅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应体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价值,以生命成长和发展为终极目标。        

支撑性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

2)《国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如施方良、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等

2.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

本课题由于我们全校各科都轰轰烈烈地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研究性教学,为课题的研究实施和完成提供成功的保证。

    本课题负责人何满珍同志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十七年。一直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对中学体育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评为校优秀教师,赣州市中学体育学科学科带头人,所撰写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主持两个省级课题并已结题。同时所带学生高考成绩很突出,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潜心教材教法研究,多次评为校优秀教师,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有较充裕的时间保证和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担任课题组指导谢青华同志是我校的体艺教研组组长,教育教学经验很丰富,对教学颇有研究,所带学生成绩突出,有十九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是定南中学多年的教研组长,也是市级骨干教师。曾主持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另外,黄献民老师是我校副校长,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体育教学有较深的研究,所撰论文多篇获省、市级一、二等奖。成员肖国平、郑远平、黄晓东、龙雁兵、李福兰老师多年教学,对中学体育教学也很有研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

课题组研究时间:每周五的第一二节课。

课题组人员分工:

谢青华: 指导

何满珍:制定计划准备材料论文

黄献民、肖国平、郑远平、黄晓东、龙雁兵、李福兰: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全组人员:教学中实践

四、实施方案(具体操作过程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如果探索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途径,不但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1)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找出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致命因子,提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回到研究状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及有关有效教学理论,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

3)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将会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形成技能。

二、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方法。

文献法:教师通过搜集、查阅资料、文献,一方面学习先进的理论及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用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献的加工、比较、概括提取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行动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专题,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上、案例分析、课题沙龙等活动。集体备课采取:个人构思(形成初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个人加工(形成学案)——课堂实践——交流反思。

三、研究内容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标新立异,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

4)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

5)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6)教师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考虑不全面。

7)教师控制课堂能力差,当出现“生成性问题”时处理不当。

四、研究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3.6――2013.9)组建课题组。收集有关材料,组织学习,制订课题方案。

2)研究阶段(2013.9――2014.9)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边实施边小结,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3)总结验收(2014.9――2014.12)整理各类资料,完成实验结题报告,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

五、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承担人

1

20133---20136

制定计划

明确责任

统一思想

选择对象

计划、人员、课题研究实施对象

全体成员

2

20136---201312

分组实施第一阶段,并总结

数据与

论文

全体成员

3

20141----20109

根据第一阶段研究实施情况,继续分组实施第二阶段,并总结

数据与论文

全体成员

4

20149----201412

总结经验,完善提高,形成成果,并以多种形式推广。

数据与论文

全体成员

六、课题负责人所在县(市)教研室审批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七、设区市教委课题办(教研室)评审意见

    

单位公章:                       

单位负责人签名:

                                         

八、专家评审组意见

评审组组长签字: 

                                    

九、省课题研究与实验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十、课题结题情况

评定方式     鉴定专家组成人员    评审结论

新课程改革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 题 研 究 实 施 方 案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树立科学的效益观,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与以往历次课程改革相比,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然而,在当前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习方式,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在各种规格的评优、公开示范课中,教师一味追求热闹、活跃的气氛,出现了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现象,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标准。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前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从而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让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来的效果是一生的长期效益而非一节体育课的快乐。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观察和分析,寻找造成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根源,探求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合理分解,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的高成效教师行为有哪些特征,在实践层面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的策略。

2)通过重视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探究,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课题的界定

“有效”主要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教学策略”就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教学任务特点,在科学地教育理念支配下,形成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在教学中应采用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与锻炼。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促进学生发展得主要途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

四、理论依据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动机理论  4)认知结构理论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随着国内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引入了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主义课程论,提炼出了有效教学的新的标准,如“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师生平等式的对话”、“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对学法指导开展了课题实验,并取得了成果。

2)国外: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有效教学”。西方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与模式,如杜威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的重组为教学本质、以活动和练习为基本教学组织方式等实用的教学观,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和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等,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教学有效性的探寻。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又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同时,许多专家、学者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展开了研究,如教育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体系”中把“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做为五大教学原则之一;1976 JFlavell在其《认知发展》提出了“元认知”理论,强调认知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克拉夫基提出了“范例教学”,强调为迁移而教等

3)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预计有那些突破 

联系:本课题所说的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与“教学有效性”与上述研究比照,它们之间在内在精神、本质涵义上有很多相通之处,都可以把它们看作是一种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研究。

区别:从研究的范围上看,本课题着重从我区学校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问题,具有校本特色。从研究内容上看,本课题侧重于“教”的行为,着重探讨的是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怎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行为”服务(即“教法”要为“学法”服务),从而实现教学有效性。在研究的类别上,本课题应用研究,主要是借鉴相关理论指导实施行动研究,在行动中印证、丰富理论。合理分解教师行为、探寻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有效性的途径。

五、基本理念

“有效性”主要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关键指标。它包括如下三重意蕴:一是“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即单位时间内教学效果大;三是“有效益,”指三维目标有效达成。这里的有效性,不仅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还应体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体现师生个体生命的价值,以生命成长和发展为终极目标。        

支撑性理论: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

2)《国家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的理论:如施方良、崔允漷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等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如果探索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策略、途径,不但能够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1)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找出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致命因子,提出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推进教师回到研究状态,让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及有关有效教学理论,能够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不断改善。

3)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将会拥有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主动地构建知识,形成技能。

七、研究方法设计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个案研究等方法。

文献法:教师通过搜集、查阅资料、文献,一方面学习先进的理论及经验,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用先进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献的加工、比较、概括提取出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行动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将围绕专题,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上、案例分析、课题沙龙等活动。集体备课采取:个人构思(形成初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个人加工(形成学案)——课堂实践——交流反思。

八、研究内容

1)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各环节的处理目的性不强。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大

2)重视结果忽视教学的过程。教学各环节的处理缺少有效的方法,尤其是难点的处理缺少层次,缺少让学生必要的思考、探究、感悟,学生主体参与不够。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和能力的提高。

3)教学方法盲目崇尚标新立异,课堂教学中盲目无效活动占据了课堂太多的时间。如教师为创设一个情境占据课堂许多时间,而情境本身又没能给学生有价值的思考或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再如,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情况下使用。不能简单的问题学生也合作。

4)对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差异,缺乏研究,缺少有效的方法。

5)课堂教学组织不佳。部分教师没能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教学缺乏有效的组织,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6)教师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考虑不全面。

7)教师控制课堂能力差,当出现“生成性问题”时处理不当。

九、研究过程设计

1)准备阶段(2013.6――2013.9)组建课题组。收集有关材料,组织学习,制订课题方案。

2)研究阶段(2013.9――2014.9)根据课题设计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边实施边小结,不断完善课题实施方案,撰写阶段研究报告,认真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

3)总结验收(2014.9――2014.12)整理各类资料,完成实验结题报告,迎接上级有关部门的验收。

         《新课程改革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课题组

        2013年6月6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