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302)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刘宁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朱丹     提交时间:2015-12-08    浏览数:0     

《风铃叮当》教学案例

[教材简析]

《风铃叮当》是湘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一阶段的手工应以简易、有趣的制作为主,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意设计与装饰,同时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教材中呈现出风铃的结构、风铃的发声原理、风铃的制作技巧这么几个部分,环环相扣,与以前的制作相比有一定的难度,增加了科学发声的成分,更体现了学科间的有机整合。

 

[教学设计及过程]

当我刚接到上这一课的任务时,第一感受就是:难上,因为我教过三年级的孩子,虽然他们已有了一些制作能力,但“风铃”这玩意儿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时就连大人都要折腾半天才能弄得出来,这一节课的时间,又要讲授,又要制作,真是太为难了!于是,我决定先自行备课,在校内进行试教,邀请了校美术组的老师来听课。第一次试教过程如下:

一、      听声音,猜物品导入新课

[课堂表现学生很有兴致。

二、      出示风铃进行欣赏

[课堂表现学生很兴奋。

三、      观察风铃,说说风铃的结构

[课堂表现学生被问题给问住了,许久才有学生回答:“有一些线吊住了铃。噢,有的不是铃,唔……?”学生的兴趣被难题冲淡了许多。

[同行评议由于各式风铃的同时出现,学生一时比较难概括出它的结构。而且风铃的发声部位应适当指出。

四、      找出生活中可以用来制作风铃的物品

[课堂表现由于问题简单,学生轻松指出答案。

[同行评议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寻找可以发声的和能用来做风铃的物品,这很好,但答案得出之后还要和风铃的制作方法相结合。

五、      分组运用可发声的材料来制作风铃

[课堂表现学生很有兴趣,到处敲敲碰碰,但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①顶盘很难固定。②挂线随意,距离难以把握。③制作成功者比较少,而且所花费的时间较长。

[同行评议]  学生高涨的热情随着教学难度的加大而逐渐减弱,变得有些灰心。因此,这一阶段遇到的问题应在制作之前解决掉。

[试教反思]  我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在新授中感觉讲授部分过长,部分环节设计不精到,耽误了制作的时间,使整堂课的安排显得前松后紧,没完成暨定的教学目标。

通过试教,我吸取上次经验,在授课环节上作了一些调整,并请了教研室的刘玉珍等几名老师来作指导,第二次试教过程如下:

一、听声音,猜物品导入新课

[课堂表现学生很有兴致。

二、出示风铃进行欣赏(分三个层面)

①  出示街上购买的风铃,让学生说说悦耳声音的由来。

②  出示学生作品,说说他们运用了哪些有趣材料。

师小结:虽然这些风铃材料不同、造型各异,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由一个顶盘和一些吊坠构成。

③出示教师风铃作品,让学生感受多元的制作方法。

[课堂表现教师三次出示作品,学生的兴趣逐级高涨起来。通过三个层面的欣赏,使学生对风铃的材料、结构都有了大致的了解。

[同行评议将风铃的结构、选材与欣赏融为一体,提高了效率。教师将结构直接告知学生,减小了学生的答题难度。

三、观察各种风铃结构图片,说说哪些铃儿会响(图片见教学设计)

[课堂表现学生随教师点击课件逐个回答,图(3)能否会响引起了大家的争议,有的说:“不会响。”有的说:“会响。”于是展开了讨论。师随即小结:风铃发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自体会发声的,另一种是靠碰撞发声的,后者就要求发声物体之间的距离要合适。

[同行评议这一环节设计非常巧妙,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为后面的制作进行铺垫。

四、分组选择材料制作风铃

[课堂表现学生思路明显清晰,选材、制作的速度快了许多。大多数组能在课堂中完成一件作品,有些小组能完成两件以上的作品。

[同行评议由于上一环节的合理设计,学生的制作水平比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学生制作时偏重于结构的安排,还需教师从美学角度上引领学生,全面提升作品质量。另外,有些小组意见不统一,使团队精神不能很好体现。

六、      小结,将风铃和美好的祝愿送给身边的人

[课堂表现学生想到了周边需要关心、值得尊重、心中崇尚的人。

[同行评议这一设计将课内知识向外延伸,让学生学会关爱他人,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

[专家点评各环节设计合理,并能适时抓住学生的争议引发讨论,巧妙地突破了重难点,但在环节与环节的衔接上要更自然、更有童趣。风铃的制作是重点,教师还要多从“美”的角度来引领学生进行制作。

通过两次试教,我把课的流程梳理清楚了,根据学生的实情,我又作了进一步的完

善,第三次执教过程如下:

一、导入

①听声音,猜物品导入新课。

[课堂表现学生很有兴致。

②介绍风铃的文化背景。

[课堂表现学生对风铃的历史很感兴趣,听得很投入。

[同行评议增加了人文知识,让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二、出示风铃进行欣赏(分三个层面)

①  出示街上购买的风铃,让学生说说看到了风铃之后的感受,并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课堂表现学生的回答放得很开,他们有的想了解风铃是怎么做的?有的想了解它为什么会发出声音?有的想知道古人发明风铃是干什么用的?……

[同行评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求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②  出示学生作品,感受不同的材质。

[课堂表现学生很有兴趣地触摸风铃,并联想到生活中可以运用的材料。

[同行评议直观感受是孩子最有效了解对象的方式之一,通过眼、耳、手等的感知,学生的体会更为完善。

师小结:虽然这些风铃材料不同、造型各异,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由一个顶盘和一些吊坠构成。

③  出示教师风铃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制作工艺。

[同行评议风铃欣赏分层出现,让学生觉得条理清楚;教师作品工艺精良,设计巧妙,

为学生的制作提供了范本。

三、新授(创设了“风铃制作坊”的情境)

①  用大问号挡住进入风铃制作坊的去路,看图说说哪些铃儿会响?

②  逐个回答问题,将有争议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风铃制作坊的大门打开。

③  学生在写有叮当坊、灵秀坊、清脆坊等名称的“制作坊”内就坐。

[课堂表现学生学习更有兴趣,特别是被大问号挡住去路时,特别急于把问题解答出来,注意力特别专注。

[同行评议创设的这一情境使整堂课的过渡衔接变得自然、顺畅。它既在适当的时候引出本课重难点,又让学生保持了长久的兴趣。

四、制作(各“风铃制作坊”进行比赛)

①  观察、分析制作材料,讨论本组制作方案。

[课堂表现学生相互商讨,能友好制定方案。

[同行评议学生在制作前熟悉材料、制定制作方案并不是多余的环节,它让制作人

更有目标的进行创作活动,避免了想到哪,做到哪的随意作风,同时,也可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加快了制作速度。

②  课件出示如何对风铃进行美化、加工。

[课堂表现学生看得非常认真,创作欲望更为强烈。

[同行评议能引领学生向美的方面迈进,使作品更完美。此环节出现在该处非常适时。

③  集体创作,课件播放学生作品范例。

[课堂表现学生能在组内分工、合作,教师及时展现有创意的作品,并将作品展示在风铃坊的坊牌下。

[同行评议用风铃坊的坊牌挂在醒目的地方,并把作品挂在其下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很直观,而且作品也很集中,便于比较。

五、作业欣赏、评析(找出优胜组,贴上自己准备的小奖品,奖品最多的小组获胜)

[同行评议学生能积极参与,自主评价,同时教师也可以共同参与。

六、小结

① 美好的祝愿(略)

② 开心的舞蹈

[课堂表现]   师生随《铃儿响叮当》的乐曲欢快起舞,使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同行评议师生在课堂中达到同乐境界,表达出内心的喜悦之情,使整堂课的情绪得以升华。

[专家点评]  本课的内容丰富、结构紧凑,虽然课的容量大,但处理得当。风铃制作难度较大,工艺较复杂,媒材使用范围广。如果要求学生在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上稍显仓促。教师充分把握了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作用而采用了遴选媒材,设计加组合的制作方式,学生合作组成的风铃制作坊等教学策略,有效地降低了难度,定位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相应的多个活动(见教案),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中,教师考虑得相当精细,每一环节的自然过渡,重难点的精妙突破,加之老师富有亲和力的语言,促使学生自主生成,自我建构,孩子们纯真的个性在课堂上自然流露。展示出教师教学实践的智慧。

[教学反思]

通过三次执教该课内容,我切切实实感觉到这种训练非常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成

长。

首先,我在执教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合理选择。1、避难就易,保护热情。

在这一课教材中呈现出多种不同款式的的风铃,从制作方法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利用自体发声的小铃来装饰加工,另一类是利用物体的相互碰撞发声进行制作。相对而言,

前者更为简便,易掌握。因此,我在材料的准备上多给了一些自体会发声的小铃,让学

生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果再上一课时,就会要求他们做更为复杂,造型、声音更有变化

的风铃了。2、创设情境,玩中乐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吸取经验,创设了一个这

样的情境:带领大家去风铃制作坊去做客,在路中遇到问题、解决难题,然后进行制作,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中求知,乐中学艺。3、互动合作,交流长

进。我利用风铃制作坊地坊名分成互动小组,进行讨论、制作、交流,让学生在与人合

作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知,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4、选材多样,自主创新。本

课使用的材料比较丰富,这样既可以使作品视觉效果更丰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具有一

双会发掘的慧眼,从生活中寻找多元化创作素材。同时,素材内容的丰富也给了孩子更

大的个性展示空间。5、美好祝愿,发展情商。在本课即将结束时,老师要求学生说说

想把风铃送给谁,与周围的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学会爱、体验爱从而培养健

康向上的情感。

其次,我更加注重每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1、在导入时介绍风铃的文化背景,

使学生知识容量扩大了。2、在风铃欣赏时分三个层面进行目标明确的欣赏活动,将风铃的结构、选材与欣赏融为一体,节约了时间,降低了难度。3、针对学生对风铃结构的不了解,设计了几个判断练习,使学生在争议中学习新知识。4、最后用舞蹈结束全课,让学生抒发内心情感,有一游未尽的感觉。

当然,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选择材料应更加放手,让学生个性展现的空间更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2、教学手法要更加不拘一格,使学生常学常新,教师也常教常长。

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中,教师考虑得相当精细,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