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302)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5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陈益媛     提交时间:2016-01-12    浏览数:0     

 教学案例: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

能力方面:进行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探讨呼吸作用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解决方法:通过课件或挂图阐明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

⑴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⑵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解决方法:精心组织相关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实践出真知。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启发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通过探究,思考和讨论启发学生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和过程等。

七、教学程序

1课时

[问题探讨]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拉瓦锡曾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烧那样剧烈吗?

    C6H12O6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耗能,C6H12O6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是如何被细胞利用的呢?

    如果我们在空气中燃烧C6H12O6,其能量将一下子释放出来。细胞生活在常温、常压下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能量,但应有一个类似的过程。由于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需要C6H12O6中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科学家发现确有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概念)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

1、作出假设

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实验

4、分析与结论

5、表达、交流和应用

(上述具体内容详见书P91——92

学生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中教师要提出下列问题:

1、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3、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

4、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后回答。

二、总结

    通过探究实验使我们知道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H2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

三、布置作业

1、写好实验报告

2、⑴在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往往要进行对比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能设置两个实验组,互为对比实验

B、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没有对比实验

C、进行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D、只要实验现象明显,有没有对比实验对实验结论都没有影响

⑵酵母菌广泛用于发酵,为验证酒精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1号、2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BTB溶液至蓝绿色(水为较强酸性时,BTB液呈黄色)。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A1号管可以去除,应将1号管中BTB液换成澄清石灰水

B、该装置无法检验酒精的生成,仍需再补充其他装置

C、温度偏高,导致发酵管内O2少,酵母菌繁殖速度减慢,不利于发酵

D、为使发酵管中尽量少的含有O2,应先将葡萄糖液煮沸,待冷却后加入鲜酵母,再加少许蜡油,使之浮于混合液表面

四、板书设计

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1、细胞呼吸(概念)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作出假设→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交流和应用

3、细胞呼吸的类型

教学设计评价:

1、针对性练习 
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2、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在作业的布置中,我严格遵循“重质量、轻负担”的指导思想。题目的设定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原有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技能。同时想借助该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的精神。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