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302)
  1. 作业标题:研修结业成果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的培训和研修,你一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职业素养有了创新性的提升。请列举一个自己的教学案例,运用研修成果从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结业成果

提交者:汪建生     提交时间:2016-02-17    浏览数:1     

专题三第二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赣州中学    汪建生

■课程资源(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必修Ⅲ思想文化史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课,它上承“顺乎世界之潮流”,下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刷新了国民的观念,形成了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由于这一时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比较丰富,所以在教学时适当地进行引入,引导学生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出发,联系具体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及影响。

■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还很有限,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

(2)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讨论,让学生在探究、交流、讨论中形成认识,学会合作学习,并能以此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及概况的学习,使学生体会陈独秀等人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襟。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内涵和意义的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并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作为中国未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也是个人健全人格,形成正确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体现,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

1、教法:注重史料教学,力争论从史出;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引导和点拨。

2、学法:通过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学生看书,学生朗读以及学生讨论等方式进行有效的主动学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须搜集部分素材,自制课件和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有关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并加以分析和研究。

2、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课前预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面临的仍然是破败的山河、颓败的经济、失败的革命、衰败的文化……中国究竟该何去何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反思,掀起了继戊戌变法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新文化运动。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这段历史,领略先辈们那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和胸怀。按照课标的要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能够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进而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图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师生互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设问:为什么要思想解放呢?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

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根据学案预习过本课,根据相关的图片,设问:

①上海福新面粉公司和江苏南通大生纱厂在20世纪初发展情况如何?

②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有何关联?

③袁世凯和伏尔泰之间怎么会产生交集?

并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所以请一名学生来回答,引导学生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以及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找出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指出辛亥革命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完成反封建的任务,新文化运动则补上了这一课。

2、概况:

要求学生回答,完成下面表格: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帜(前期指导思想)

民主科学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

层层设问:当时被称为“官僚养习所”的北大之所以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谁起了重要作用?为改革北大他提出了怎样的办学方针?在旧思想、旧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北大,提出这一方针的实质目的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实质是允许各种科学思想自由发展,让资产阶级的新思想去占领封建旧思想的阵地。

教师进一步指出新文化运动塑造了新的北大,此后北大的历次爱国活动无不与新文化运动精神的传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设计意图]:为后面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做铺垫。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设问:“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对材料一步步进行分析。

教师点拨:“德先生”是指民主,包括民主制度和民主精神。“赛先生”是指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即不盲从,不武断,对待什么事物,都不能凭空捏造,对待什么思想,都不随意相信,可以讲是怀疑一切,而应以科学说明真理,以事实证明真相)。此段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陈独秀先生认为“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它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已经由技术、制度层面深入到思想文化的层面。

设问:为什么要高举这两面旗帜呢?

〈学生思考回答〉我们知道,20世纪中国社会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制度落后,即封建专制制度,给中国带来严重的危害,如阻碍社会进步、箝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伍等等。所以要“民主”;唯有民主才能实现社会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另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不发达,迷信思想盛行。历代封建统治者大搞封建迷信。散布天命论,鼓吹君权神授,宣称帝王的权力是神授予的,皇帝是天的化身,皇帝统治百姓是上天安排的;人要顺从天意,就要服从皇帝。人生的贵贱也是由天安排的,鼓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利用宗教教义中的“生死轮回”等说法,向人民宣扬“不修今生修来世”,让人们老老实实服从封建统治。给广大人民带上封建的精神枷锁,进行的精神奴役。目的是企图农民放弃对封建制度的“斗争”,甘愿为其所统治。因此需要科学。唯有科学才能扫除迷信,才能确立真正信仰。而唯有摆脱迷信,才能追求民主。提倡科学,实际上也是提倡民主。

因此,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可以讲切中时弊,深入人心。民主科学的思想很快就会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继民主共和以后,另一深入人心的主流思潮。让同学们注意进行总结此时所宣传的是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属于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矛头指向的是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孔教,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从而得出新文化运动的重大意义,动摇了封建的正统思想,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提倡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等。

设问:95年前,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过时了?现在有的西方国家经常叫嚣我们中国不民主,那么国外是不是无限制的民主呢?(辩证地来看问题)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进行比较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和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历史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设问:什么是新道德,什么是旧道德?为什么新文化运动会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呢?(合作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

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新道德,即提倡人权、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等,旧道德主要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儒家传统道德的核心思想)。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特别是其中的三纲,臣下要绝对服从君主,要尽忠,儿子要听从老子,要尽孝,妻子要嫁夫随夫,要守节。这使得臣、子、妻都成了附属品,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人身自主权,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的道德和一套为封建专制统治制造忠臣顺民、制造奴才的伦理(举例祥林嫂),这种道德纯属奴性。但是它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专制统治的需要,因此历代统治者都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所以袁世凯上台后,为了其特殊的政治目的,实行尊孔复古。尊孔,实际上就是维系旧道德。因此,要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必须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这就不奇怪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其目的就是彻底地否定传统道德,确立资产阶级的新道德。

课件展示一段文字材料“北京《中华新报》刊登‘女子唐氏19岁’之事”

设问:这个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你还能找出类似的实例吗?

学生列举实例。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旧道德的危害有直观的感受。

设问: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同学们能不能从下面这段材料中找出批判封建伦理道德的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教师点拨:封建伦理道德造成中国的危亡;使民主科学不能实现;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进步;是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来说明批判旧道德的原因。

2、培养学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课件展示鲁迅先生及《狂人日记》的有关图片和文字材料,并请一位看过《狂人日记》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其梗概及主题思想。<学生朗读>

教师对学生的介绍给予点拨,指出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救救孩子”的呐喊。用什么来救孩子?用旧道德行吗?这样让学生自然得出新文化运动的又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设问:今天同学们我们再来看一下新文化运动的新道德,同学们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即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自然引出新文化运动的一项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并深化了学生对此项内容的理解。并且引导学生用现代的观点去分析历史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设问: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革命,还是一场文学革命。那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文学革命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以下两段材料:

材料一:“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材料二:“天哪,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除非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干枯了,冬天雷声震震,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了一起,我才敢同你断绝!

教师一步步设问:读完这两段材料,你有何感觉?哪一个读起来更顺口,而且更通俗易懂?两段材料在语言文字方面有哪些区别?新文化运动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用哪一种语言更容易普及到大众之中?你能说出新文化运动中进行文学革命的原因吗?

学生一步步回答。

教师点拨:文学革命的原因是新文化、新思想需要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之中,而文言文比较难懂。

[设计意图]:通过一段文言文和一段白话文的对比,学生能直观地感知到二者的区别,很容易理解开展文学革命的原因。

教师:文学革命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文学革命是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

1、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2、以新鲜、平易、明了的新文学代替陈腐、雕琢、迂晦的旧文学。

设问:文学革命起到了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普及提供了载体。

2、推动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和发动做了思想文化方面的准备。

要求学生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思想

革命

提倡______与_____

反对____与___

提倡_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文学

革命

提倡_____________

反对_________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分析新文化运动是如何思想解放的。

教师点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去冲击人们头脑中的封建旧思想、旧文化。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新文化运动是在科学和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他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两条战线交织进行,所以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为下一步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做好铺垫。

教师:如何看待这场思想解放的运动呢?(引出下一标题)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设问: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点拨:新文化运动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既是一次思想革命,又是一次文化革命,对封建的思想文化给予彻底的冲击,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封建斗争的继续。

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见右图)

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

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设问: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你能找出这方面的论据吗?

学生思考、举例。

设问: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请同学们通过下面材料进行分析。

课件展示: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学生分析、回答。

教师点拨: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设问: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的这种态度是否正确?应该怎样对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四)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根本原因

(2)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中国依然是半殖半封社会。袁世凯复辟帝制,帝国主义继续侵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必须探索救国道路

(3)思想文化:启蒙思想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本课引言)

2、兴起概况: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

旗帜

民主科学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积极影响:1、打击了封建主义,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2、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局限性: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2、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全面否定或全面肯定的偏向。

(五)课堂总结

1、边带领学生共同回忆,边用课件展示:

教师强调:新文化运动用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刷新了国民的观念,重铸了国魂,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2、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各有什么影响?

3、先进中国人为救国救民,寻找救国方案。内容层次

结论;继承和发展,前赴后继。最后敢问路在何方——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

[设计意图]:

1、巩固、强化知识结构。

2、回应导入,突出主题。

(六)同步检测

1、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为了(    )

A.在思想上反对封建主义B.追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

C.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D.支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之所以说鲁迅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

A.把反封建的内容与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B.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C.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D.首先提倡白话文

3、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

A.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七)课外拓展:

近年来,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激进地“全盘反传统”,造成中国文化的“断裂”,妨碍了“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化不能顺利实现的重要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同学们用论文的形式简单阐述。字数在500字左右。

(八)课后作业:

※思考与交流:(家庭作业)

当今世界道德沦丧,于是许多思想家提出要回归孔子时代,就我个人而言,传统的思想文化在新文化运动时开始被破坏了,它绝对的否定传统文化(打到孔家店),所以请同学们下课后组成几个讨论小组就老师结论进行讨论(注意要辩证地看待问题!)

[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关注史学研究新动态。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要有自己独立而又合理的见解。

■教学预期:

1、本人在准备和讲授这节课的过程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判断一堂好课的标准,不是老师“讲的好坏,而应该是学生“学”的好坏。教师的“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学”的任务,而不是让学生的“学”来帮助老师完成“教”的任务。

2、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引入了大量的材料,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做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但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史料很多,要适当地、有针对性的引入,要突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切不可面面俱到。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