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302)
  1. 作业标题:作业二截止时间:2016-02-28
  2.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请描述自己在日常教学中为某节课某一环节所设计的案例,并对其案例产生的教育价值进行分析说明。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3.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二

提交者:欧阳碧林     提交时间:2016-02-04    浏览数:0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教材十一册第137~138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圆周率的历史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推导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准备:

 脑课件,圆形实物以及直尺、绸带,测量结果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

 (一)教师播放课件  激发学生兴趣 :

 黑兔和白兔比赛跑步,黑兔沿着正方形路线跑,白兔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白兔获胜。黑兔看到白兔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

(二)认识圆的周

 1.回忆正方形周长:黑兔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

 2.认识圆的周长:那白兔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 

师: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长度叫做圆的周长。(出示课题  圆的周长)

 3.小组合作,测出自己准备的三个圆形纸片的周长,并记录。

 4.反馈:你是用什么方法测出来的?

 生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生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5.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

 6.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

 教师甩小球: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测出这个圆吗?刚才大屏幕上白兔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生:不行)看来,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今天我们来探讨一种能很快知道所有圆的周长方

 (三)、合理猜想,强化主体 

1.请一生用绳子拴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四人小组讨论,猜猜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   

生:我猜圆的周长跟直径有关。

 2.师课件演示:直径越大,周长越长;直径越小,周长越小。

 3.请同学们想一想,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有关系,而且总是边长的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再看这幅图,猜猜看,圆的周长应该是直径的几倍?

(生1:我猜3倍。     生2:我猜3.5倍        生:…… )

4.我们能不能像求正方形周长那样找到求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呢?

二、实际动手,发现规律:

 )分组合作

 1.明确要求:将前面测量的结果填入表格,并计算圆周长除以直径的结果,填入表格里。  

测量对象

圆的周长(厘米)

圆的直径(厘米)

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反馈数据

1: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4倍。

2: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2倍。

3:我们小组算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4倍。

师:课件演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二)介绍祖冲之

 这个倍数通常被人们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板书 :圆周率=圆的周长÷直径     

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就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对这个倍数进行过精密的测算,他最早发现这个倍数确实是固定不变的,知道他是谁吗?  

这个倍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投影出示: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把圆的周长分成若干份。分的份数越多,正方形的周长就越接近圆的周长。最终通过计算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计算圆周率。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不但在当时是最精密的圆周率,而且保持世界记录九百多年……)            

4.理解误差  

看完这段资料,同学们都在为我们国家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而感到骄傲,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的测算结果都不够精确呢?

(三)总结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1如果知道圆的直径,你能计算圆的周长吗

 板书:圆的周长 直径× 圆周率     

C   =  πd                                    

2. 如果知道圆的半径,又该怎样计算圆的周长呢?

板书:    C   =  2πr            

 3.应用 

1)甩动小圆球,告知绳长3分米请学生选用公式计算此圆的周长。

生:我选  C   =  2πr2×3.14×3=18.84分米,此圆的周长是18.84分米。

2)课题外的圆的直径是20厘米,用哪个公式计算?

 生:我用  C   =  πd计算,3.14×20=62.8厘米,此圆的周长是62.8厘米

(3)解答开始的问题:现在你能准确的判断出黑兔和白兔谁跑的路程长了吗?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判断

1)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        (    )

2)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3)π=3.14                       (    )

2.出示例1,学生自己计算。

3.如果黑兔沿着大圆跑,白兔沿着两个小圆绕8字跑,谁跑的路程近?

 四、课内小结,扎实掌握: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引申,拓展思维:

 一个茶杯口的直径你有什么方法知道?

课后反思: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我利用提问:“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在课前研究的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时候让学生组与组交流成果,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