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发布者:蔺耐藏     所属单位:赣县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时间:2015-12-04    浏览数:0


思想品德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运用教学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手段。本人以为要最大最限度利用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要摈弃过去那种教室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教师是唯一的知识传承者,教材是唯一的学习资源的旧有课程资源观,使课程资源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 成功运用和激活各种教学资源应从多方面入手,根据思想品德课标的特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特向大家提出如下建议,与大家一起共勉. 一、教材资源是航标。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在内容标准中单列主题探究,而且在其他主题中都给出多项活动建议和探究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主动的对教材进行开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由于思维定式、且许多思想品德教师都经历由传统教学模式向课标所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因而不少教师出现不适现象。我校的不少思想品德老师反映新课标教材没有以前好上就是这种不适的表现。对于教材的使用,有人认为,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觉得这是打开固守教材这种教学资源的一个很好的钥匙。 二、学生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标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应该摈弃过去那种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架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释放给学生敢于想象、大胆猜疑或否定的俗成概念空间。想象是创造力始发的翅膀。一读小学的学生写:天空中两只鸟儿飞过,远处杨柳依依…”.其父认为两只应改为一对。生问:你怎么知道一只是公、一只是母?父亲哑然。允许学生质疑及提出自己的看法(哪怕在教师眼里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会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活力且生成意想不到的新知识。 三、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必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彻底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积极探索适应学生自主、创造、探究性学习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教师自身应不断的进行业余学习、不能墨守成规。教师的文化底蕴、人文素养、人格魅力等对于学生来是一种天然示范(即活生生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出口成章、信手拈来、下笔如飞都会潜移默化到学生中,将成为学生前进的原动力。 四、实际上,本地的乡土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等等适时、充分渗透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对打破以往单一、封闭地使用教学资源的模式都起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总之,对于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我们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身边的教学资源,这对提高我们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评论
发布

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