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

发布者:邱刚     所属单位:萍乡市上栗中学     发布时间:2016-01-30    浏览数:0

 

第六讲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雕塑作品数量种类很多,本讲从石雕这一雕塑种类来介绍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欣赏其优秀的代表作品。教材中精选了历代中具有代表性的陵墓雕塑和佛教雕塑为主要欣赏内容,进行介绍赏析,以点带面概括了我国古代石雕塑艺术的发展概貌,反映了古代石雕艺术的基本特色和审美特征,中国的雕塑艺术,如同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一样,也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是偏重于再现对象的形状,具有本民族的美学特征。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韵,而不像西方雕塑作品追求形象的逼真与肖似,这是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讲述渗透的重要内容,以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感受古代石雕艺术的情致和意蕴。

二、说教学目的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本人认为该节课的教学目的、目标应该定位如下:

1、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石雕艺术在几个有代表性的发展时期的成就及其特点,学会欣赏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方法。

2、要培养学生从感受形象入手,在了解作品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从而提高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喜爱,对祖国悠久文化艺术的热爱,进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4、不是让学生欣赏几件石雕作品,而是通过几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欣赏让学生真正体会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思想内涵和社会功用,不仅是对几件作品的分析而是对整个石雕艺术的把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雕塑的定义与分类及作品与社会的关系。

2、体会领悟雕塑作品的形象给人的心理感受及 生的美感效果,理解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雕塑作品以及作品的思想性、社会性。

四、说教学理念

美术学习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学习,美术欣赏不仅仅是一件件作品的欣赏,而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给学生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方法论的学习。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思考,去研究,形成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良好教学环境,做到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说教学法

1、美术欣赏是以观赏为主体的一门学科,只有看到了作品方能谈欣赏,因此我将借助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展示大量的图片,采取直观教学法、讲解法、比较法、讨论法,首先发掘学生的情感热点,激发起学生欣赏、探索、创造的欲望。

2、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作品,以作品谈石雕艺术的内涵。不仅仅是让学生欣赏一件或几件作品,而是了解整个古代石雕艺术的造型特点、思想性和社会性。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具体的方法将按如下过程实施:

1、组织教学

借多媒体技术,播放雕塑作品,播放优美的古筝曲,创造情境,制造气氛,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激发兴趣与求知欲。

2、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赏几张陶塑作品和石雕作品,后提出问题,这些作品都属于哪个艺术范畴?(雕塑)让学生发表看法、讨论。然后教师讲解石雕雕塑的概念及分类,从而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程

⑴陵墓雕塑欣赏

分别播放汉代、唐代(昭陵)、南朝时期的陵墓雕塑图片,首先简介各时期石雕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让学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比较中观察,体会石雕作品的美感思想内涵。

提出问题:

各时期的石雕有何造型特点,各表现了什么思想主题?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归纳。

最后采取悬念式的方式提出:中国古代为什么会产生陵墓雕塑?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原因是:    ①厚葬风俗的影响。

②炫耀死者的显赫地位。

③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⑵佛教雕塑欣赏:

①让学生欣赏佛教雕塑图片,提出问题。

中国有哪四个佛教石窟。云冈、龙门、麦积山、敦煌

让学生欣赏图片的同时介绍佛教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的简要过程

②分别欣赏四大石窟石雕作品。

重点欣赏云冈石窟的释加牟尼和龙门石窟的舍身那。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到它们在雕塑手法和风格上的不同,最后得出结论。释加牟尼更具神情味,卢舍那更具人情味。四川大足石刻更具世俗化倾向。得出结论:佛教传入中国后慢慢被中国人所接受,并容进中国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人的审美特征。

③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佛教雕塑产生的原因:

a、  统治阶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找到了理论根据。

b、  老百姓以此为摆脱痛苦的精神药方,精神寄托。

3)讨论

中国古代石雕的艺术特点:时代特点;民族风格特点。

4)知识拓展

分别欣赏中外石雕作品。中国古代石雕与西方古代石雕有什么不同特征,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欣赏中西方石雕作品,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加入引导,得出结论:

中:注重内在神韵及旺盛的生命力。    西:注重外在的视觉真实性。

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课程。

七、说评价

特色一:师生双边活动,适时、适度让学生参与欣赏,发表意见,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

特色二:灌输了一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石雕不是单纯的观赏对象,而是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社会学、美学的角度去认识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文化价值,对作品进行有价值的分析与批评。

评论
发布

2015年